
(1).大小。 南朝 梁武帝 《申敕诸州讯狱诏》:“朕自藩部,常躬讯録,求理得情,洪细必尽。”
(2).音韵学名词。洪音和细音的合称。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六:“臣闻赴曲之音,洪细入韵。”参见“ 洪音 ”。
洪细是汉语中一组相对的概念,主要从声音特性和规模程度两个维度进行理解,具有特定的语言学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详细解释:
“洪”的本义
指宏大、响亮的声音,如水流汹涌之声(《说文解字》称:“洪,洚水也”)。引申为一切雄壮、浑厚的声音特质。
例:钟鼓之声洪亮,雷霆之响洪大。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细”的本义
指微弱、纤细的声音,如丝竹之音、耳语之声(《玉篇》释:“细,微也”)。强调声音的轻柔、精致。
例:虫鸣声细,微风过隙声细不可闻。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在传统音韵学(如等韵图)中,“洪细”用于描述韵母发音的共鸣特征:
例:中古音系中,“寒”[ɑn]为洪音,“先”[iɛn]为细音。
来源: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
“洪”表宏大、整体
形容事物规模庞大或程度深远,如“洪灾”“洪福”。
例:《史记》载“洪水滔天”,喻灾患之巨。
“细”表微小、详尽
指事物体量轻小或内容精细,如“细节”“细究”。
例:《论语》“细事不察则失实”,强调详察之必要。
来源:《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洪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对立统一关系的认知:
来源: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洪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洪细”由“洪”(指大、广泛)和“细”(指小、细微)组成,表示事物在规模或程度上的极大或极小差异,常用于强调对比。
指代“大小”
用于描述事物的尺寸、范围或程度差异。例如南朝梁武帝在诏书中提到“洪细必尽”,意为无论案件大小都要彻底审理。
音韵学术语
在音韵学中,“洪细”是洪音与细音的合称: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洪细”兼具日常描述与专业术语的双重功能,需结合语境理解具体含义。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白粳白芀子半壁犇走草履虫曹谢成年船乘初等帝畿东汉冬装都庄防患于未然风尘锋快过岁还令寒石河汉浑浑泡泡鉴世纪功碑拘闷阚虓抠迎匡继宽缮览瞩连音离世绝俗露锷轮彩明火年轻力壮涅汙赔帐盆地萍水相逢铅球前驱迁渝齐冠青年揉蓝瑞人三友骚搅生儿育女省循熟嫺诵述韬真王极委羸武侯乌桓五痔歇斯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