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薦紳的意思、薦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薦紳的解釋

缙紳。古代高級官吏的裝束。亦指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薦,通“ 搢 ”。《韓非子·五蠹》:“堅甲厲兵以備難,而美薦紳之飾。”《史記·孝武本紀》:“元年, 漢 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薦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 司馬貞 索隱:“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於紳帶之閒,事出《禮·内則》。今作‘薦’者,古字假借耳。” 唐 韓愈 《送文暢師北遊》詩:“薦紳秉筆徒,聲譽耀前閥。” 章炳麟 《秦獻記》:“ 秦 雖鉗語燒《詩》《書》,然自内外薦紳之士與褐衣遊公卿者,皆抵禁無所懼,是豈無説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薦紳”是漢語中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與“缙紳”相通,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指代士大夫階層或官員群體。以下從詞義、用法及文化背景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薦紳”讀作jiàn shēn,原指古代官員的裝束,後引申為官職或士大夫的代稱。其中,“薦”通“搢”,意為插;“紳”指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漢語大詞典》指出,“薦紳”即“缙紳”,指将笏闆插于腰帶間,是官員上朝時的禮儀動作,後成為官員身份的象征(參考來源:漢典 https://www.zdic.net/hans/缙紳)。

二、詞義演變與用法

  1. 本義:指插笏于紳的禮儀動作,如《史記·封禅書》載:“其語不經見,薦紳者不道。”
  2. 引申義:代指有官職或科舉功名的人,如清代顧炎武《日知錄》中“薦紳子弟”即指官宦之後。
  3. 文化内涵:該詞承載古代士大夫階層的身份認同,如《禮記·玉藻》規定“凡侍于君,紳垂”,體現禮制對官員行為的規範(參考來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三、相關詞彙與辨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薦紳”一詞不僅反映古代中國的服飾制度,更與官僚體系、禮法文化密切相關,是研究傳統社會結構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薦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薦紳”通“搢紳”或“缙紳”,最初指古代高級官吏的裝束,後引申為代指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具體來說:

二、字詞分解

三、文獻例證

  1. 《史記·孝武本紀》中“薦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禅”,司馬貞索隱解釋“薦”為“搢”,即插笏闆的動作。
  2. 《韓非子·五蠹》以“薦紳之飾”形容官員儀态,凸顯其社會角色。

四、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薦紳”有“推薦有才德之人”的含義,但這種用法在主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特定場景的應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五、總結

“薦紳”的核心意義圍繞古代官員的裝束與身份展開,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官宦階層的重要詞彙。若需進一步探讨其引申用法,建議參考《史記》《漢書》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吝安其生安養白鬼豹喬貶官敝俗部覆不勞而成補廪倉庚長圓池酒林胾齒論跌岔地岊地雷飛江釜魚幕燕感知高墩功曹官婢規式故殺古質胡戲賤誕肩甲戢翮緊閉衿棍近習季主急足爵邑具裝狂流懔然林巘俚子命蒂密親曩年謙雅齊心協力羣小戎校芟定善星水澒碎金所得稅汰淘同心扣外兵萬品無幾何相禮顯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