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钩竿”。兵器的一种。《三才图会·器用八》:“钩竿,如枪,两傍加曲刃。竿首三尺,裹以铁叶,施铁刺如鸡距。”
钩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钩竿是一种长柄武器,形制类似长枪,但两侧加装弯曲的刀刃,竿头部分常包裹铁片并带有铁刺,形如鸡爪(《三才图会·器用八》描述为“施铁刺如鸡距”)。其名称由“钩”与“竿”组合而成,兼具钩挂和刺击功能。
结构与形制
历史背景与应用
演变与关联
钩竿与叉竿、铁鸱角等兵器同属冷门长柄武器,多用于城墙防御或特殊战斗场景,后逐渐被更常见的枪、矛取代。
钩竿是兼具钩、刺功能的长柄兵器,盛行于宋元时期,结构独特,反映了古代兵器设计的多样性。需注意,现代语境中“钩竿”可能被误认为渔具,但历史文献中明确其为武器。
《钩竿》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用来钓鱼的竿子。
《钩竿》由两个部首组成,上半部分是“钩”部,下半部分是“竿”部。其中,“钩”部的部首是“钅”,表示与金属相关;“竿”部的部首是“竹”,表示与竹子相关。
《钩竿》一共有14个笔画,其中“钩”部5个笔画,“竿”部9个笔画。
《钩竿》的出现比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用来表达捕鱼所用的器具。在繁体字中,“钩竿”依然保留原来的意思和结构。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略有不同,但字形结构基本保持一致。根据古代字典上的记载,《钩竿》的古时写法是“鈎竿”。其中,“鈎”是“钩”的古字形,也表示“用来钓鱼的钩”;“竿”与现代写法相同,表示“竹竿”。这两个字在古代的写法更加简练,但意思并无区别。
以下是一些使用《钩竿》的例句:
和《钩竿》相关的词语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