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菅草编的盛饭器。《仪礼·既夕礼》:“菅筲三,其实皆瀹。”
“菅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菅筲(jiān shāo)指用菅草编织的盛饭器具,常见于古代礼仪或生活场景中。例如《仪礼·既夕礼》记载:“菅筲三,其实皆瀹”,描述了菅筲作为祭祀或丧葬仪式中的容器用途。
主要用于古代礼仪场合,如《仪礼》中记载的丧葬仪式,用菅筲盛放祭品或食物,体现简朴庄重的传统。
部分资料(如)提到“菅筲”引申为“言辞谦虚、态度谨慎”,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可能为现代误读或引申义,需谨慎采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菅草”特性或古代器物,可参考《汉典》《仪礼》等典籍。
《菅筲》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指一种竹筐和箩筐的茅草编织物。菅筲一词也常用来形容简陋的住房。
菅字的部首是⺲(草字头),筲字的部首是⺮(竹字头)。
菅字的笔画数为14画,筲字的笔画数为12画。
菅筲一词早在《庄子》中就有出现,具有悠久的历史。菅字最早是用来指茅草,而筲字则是指竹筐和箩筐。
菅筲的繁体字为「菅篠」。
在古代,菅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其大致为「茻草丸」。筲字则是三个竹字组合而成。
1. 农民用菅筲装载着自家种的蔬菜回家。
2. 穷苦的人家住着简陋的菅筲屋。
3. 他手里提着一个菅筲,里面装满了各种水果。
编筲、筲箕、菅席、菅绳
竹篮、蓑衣、茅屋、竹房
宫殿、别墅、豪宅、洋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