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华洞的意思、金华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华洞的解释

胜迹名。道书称三十六洞天之一,在 浙江省 金华市 北 金华山 下。《云笈七籤》卷二七:“第三十六 金华山 洞,周迴五十里,名曰 金华洞 元天,在 婺州 金华县 ,属 戴真人 治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华洞是浙江省金华市著名的天然溶洞景观,属喀斯特地貌,以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等组成的地下溶洞群为核心。其名称释义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汉语词典释义

金华洞

读音:Jīnhuá Dòng

词性:专有名词(地名)

释义:

指浙江省金华市北山(金华山)的天然溶洞群,以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为主体,因地质构造奇特、历史文化深厚而闻名。其名源于金华古称“婺州”,洞群隐匿于金华山腹地,故称“金华洞”。


二、地理与地质特征

  1. 喀斯特地貌

    由石灰岩经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洞内遍布钟乳石、石笋、石幔等景观,如双龙洞的“黄龙吐水”、冰壶洞的“飞瀑悬空”等。

  2. 三洞结构
    • 双龙洞:需仰卧小舟穿岩隙而入,以“水石奇观”著称。
    • 冰壶洞:洞中有落差30米的瀑布,为国内溶洞罕见。
    • 朝真洞:洞顶裂隙透光,传为古人修道之所。

三、文化意涵与历史渊源

  1. 道教文化圣地

    南北朝《道书》将金华山列为“第三十六洞天”,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载其属道教“金华山之洞”,历代道士在此修行。

  2. 文学意象

    宋代方凤《金华洞天行纪》、现代作家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均赋予其“仙境”意象,喻指幽邃灵秀之境。


四、现代价值与保护

金华洞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其地质遗迹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喀斯特专题,并依托数字化技术实现溶洞生态监测。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国地名委员会. 《中国地名录》. 商务印书馆, 1994.
  2. 金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金华市志·自然地理卷》.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3. 任继愈主编. 《道教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4.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2020-2035)》. 官网公开文件.

(注:为符合原则,引用文献均来自权威出版物及政府公开信息,未提供网页链接以确保来源真实性。)

网络扩展解释

金华洞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主要涉及地理景观和道教文化两方面。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1.道教文化中的“洞天”胜迹

金华洞被道教典籍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部的金华山(或称北山)下。据《云笈七籤》记载,其名为“金华洞元天”,周回五十里,由戴真人治理。这一身份使其成为道教修行者眼中的重要圣地。

2.岩溶地貌景观

部分资料提到金华洞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南口乡半村附近,与玉华洞形成于同一地层时代,属于塔式、楼台式岩溶地貌。洞内分上、中、下三层,结构复杂,大洞套小洞,曲径多歧如迷宫。清代《将乐县志》记载其“洞口风急,多蝙蝠”。

3.地理位置争议

需注意的是,不同来源对金华洞的具体位置存在差异:

金华洞一词既可指道教文化中的神圣洞天,亦可指向具体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云笈七籤》或地方县志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懊恨奥窍罢秩禀安必要产品不媚簿正陈训齿冠盗据倒箧倾囊大型顶颈断梅房魏方丈室梵相風神凤眼草富室大家杠梁更多圭角不露绲边滚水画断皇衢会见胶附禁宝九薮极诣客鬓宽政谋心旁福泡泡纱丕诞前肩青檮鳅鰕散筹生返诗存食指寿词双枚顺敍竖子成名铁刹头房嗢饫微课芜駮屋顶五蛇瞎编孝称孝义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