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緘翰的意思、緘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緘翰的解釋

書信。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七:“或有淡薄相待、緘翰莽鹵者,每吟 張博士 詩雲:‘新酒欲開期好客,朝衣暫脫見閑身。’”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下:“四方緘翰,日滿閽者之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緘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一、基本釋義

“緘翰”指書信,具體指古代用緘封(蠟封)并書寫于竹簡、絹帛或紙張上的信件。其中:

二、文化背景

古代書信需用蠟封口并加蓋印章(稱為“封泥”),以确保私密性和真實性。因此,“緘翰”不僅指代信件本身,也隱含對書信内容文采的贊美。例如唐代文獻記載:“四方緘翰,日滿閽者之袖”(各地書信每天塞滿守門人的衣袖),可見其使用場景。

三、用法特點

  1. 文獻用例:多見于唐代詩文,如範摅《雲溪友議》提到“緘翰莽鹵”(書信粗疏),李匡乂《資暇集》描述書信往來頻繁的情景。
  2. 現代使用:屬于古雅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主要用于研究古典文獻或特定文學創作。

四、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雲溪友議》《資暇集》等唐代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緘翰》的含義

《緘翰》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指将信件進行封存或者密封起來的意思。它通常用來形容在特定的場合下使用印章封存信件,以示重要的尊貴。這個詞具有一種莊重、嚴肅的氛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緘翰》這個詞的部首是“缶(fǒu)”,是一個包裹東西的容器。它的筆畫數一共是17畫。

來源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緘翰》一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采薇》一篇中,用來表達重要信件被封存的意思。

古代漢字寫法中,缶形狀并不像現代漢字中的“缶”,而是一個容器的蓋子。而翰的古字形則更加像一隻鳥,代表了書信的飛鴻之意。後來,這兩個字兼容并蓄,成為了現代字形的《緘翰》。

繁體

《緘翰》的繁體字是「緘翰」。

例句

1. 宋代文學家陸遊曾寫道:“緘翰紛紛寵塞,丹青空笑聲。

2. 在古代,皇帝親自緘翰臨朝,表達對臣子的重要任務的賞識。

組詞

1. 紙緘:使用紙張來封存信件。

2. 翰墨:指筆墨,也指文人筆下的文章。

3. 緘默:形容沉默寡言。

近義詞

1. 封存:指将文件、物品等密封起來,不讓外界知曉。

2. 封印:表示将某物封閉起來,以示重要或神聖。

反義詞

通信:表示信息的傳遞和交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