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口和驿站。《资治通鉴·后周大祖广顺元年》:“夏,四月,壬辰朔,滨 淮 州镇上言:‘ 淮南 飢民过 淮 糴穀,未敢禁止。’詔曰:‘彼之生民,与此何异,宜令州县津铺无得禁止。’”
“津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津铺”由“津”和“铺”组合而成:
合起来,津铺指渡口和驿站,是古代水陆交通中的重要设施。
该词最早见于《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
“宜令州县津铺无得禁止。”
此处指官方要求各州县在渡口、驿站不得阻拦饥民流动。
现代汉语中,“津铺”已不常用,但可能作为专有名词出现。例如:
与“津铺”相关的词语包括: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资治通鉴》原文或相关历史交通研究文献。
津铺是指在渡口或者河岸边上设立的供人乘渡和休憩的场所。津铺既可以用于交通运输,也可以提供给行人和旅客歇息的地方。
津字是由“水”字旁和“贝”字旁组成,部首是氵贝,总共有9个笔画。
铺字是由“金”字旁和“甫”字旁组成,部首是金甫,总共有11个笔画。
津铺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交通运输场所,当时的交通方式主要依靠渡船和驿站。在历史上,津铺的设立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津铺的繁体字为「津鋪」。
古代对津铺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可能会用「濅鋪」、「濬鋪」等形式。
1. 江边有个津铺,方便了很多人的出行。
2. 我累得不行了,我们找个津铺休息一下吧。
渡津、驿津、铺站、渡口
渡口、渡站
高速公路、桥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