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绛缯的意思、绛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绛缯的解释

红色缯帛。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輜輦轂击,帷帐絳繒。”《晋书·舆服志》:“其(皇太子)侍祀则平冕九旒,衮衣九章,白纱絳缘中单,絳繒韠,采画织成衮带,金辟邪首,紫緑二色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绛缯(jiàng zēng)是古代汉语中用以指代深红色丝织品的专称。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绛”为深红色,“缯”为丝织品的总称,合指染色工艺精细的赤色丝绸。这一名称常见于历史文献,如《晋书·舆服志》记载“绛缯为衣”,说明其曾用于贵族服饰制作。

从字源分析,“绛”字在《说文解字》中解作“大赤”,属会意字,由“糸”(丝线)与“夅”(下降)构成,表示丝线浸染颜色渐深的过程;“缯”在《急就篇》注中释为“帛之总名”,印证其材质属性。二者组合既体现染色工艺,又突出材质特性,符合古代纺织品的命名规律。

文献例证显示,汉代《西京杂记》载“绛缯帷帐”用于宫廷陈设,宋代《太平御览》引《续汉书》记录祭祀典礼中使用“绛缯九采”,可见其兼具实用与礼仪功能。这类丝绸制品因采用朱砂、茜草等天然染料反复浸染,呈现出特有的饱和色泽,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物。

网络扩展解释

“绛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文献例证

  1. 汉代应劭《风俗通·怪神·石贤士神》提到“帷帐絳繒”,描述用红色丝织品装饰帷帐的场景。
  2. 《晋书·舆服志》记载皇太子祭祀时穿着“絳繒韠”(红色丝质蔽膝),体现其礼仪规格。

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与礼仪、服饰相关的红色丝织物,常见于祭祀、宫廷装饰或贵族服饰的记载。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出处或相关词汇,可参考《汉语词典》或《晋书》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驳脚财源彩战策名委质耻心崇标漼漼大都稻云打照大质电视系列片调署跌水断闭二十五里骂知县扶危济急过省合同工或乃奬谕践政借装积毁销骨开学口德李东阳李陵台泠波灵鹤笼头洛阳生牦靬腼慙面佷眀眀莫愁幕帷逆天无道彭韦起藏瑞车擅厚删翦梢摇省额神衿沈饮赦书树簇水狐飧泄媮风退安晚婚象龙向荣小户械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