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骨堆的意思、土骨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骨堆的解释

指坟墓。 唐 韩愈 《饮城南道边古墓》诗:“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倾春酒三五盃。” 方世举 注:“《檀弓》: 延陵季子 曰,‘骨肉復归於土。’今古墓则惟土与骨而已矣,故曰土骨堆。”按《礼记·檀弓下》作“骨肉归復於土也”。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却原来是一个土骨堆。云:老汉可也老的糊突了,一个土骨堆只管叫道有鬼有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土骨堆”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主要用于指代坟墓,其词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出自《礼记·檀弓下》,孔子曾言“骨肉归复于土,命也”,意指人死后躯体回归自然,因此以“土骨堆”隐喻坟墓,强调其由土与遗骸构成的基本形态。

  2. 文学作品的引用
    唐代诗人韩愈在《饮城南道边古墓》中写道:“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倾春酒三五盃”,通过登临坟墓的场景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元代杂剧《盆儿鬼》第三折也提到“土骨堆”,以通俗语言描绘民间对坟墓的认知,如“老汉可也老的糊突了,一个土骨堆只管叫道有鬼”。

  3. 现代释义与用法
    现代词典(如汉典)将其定义为“坟墓”的别称,强调其古典色彩和书面化表达特点。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研究古籍或文学分析的语境中。

“土骨堆”通过词源、文学实例及现代解释,完整呈现了其作为“坟墓”代称的文化内涵。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礼记》、韩愈诗集或元代杂剧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土骨堆的意思

《土骨堆》是一个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汉字词语,常见于中国南方方言中,尤其是江西、福建等地。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堆满了土的骨头。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土骨堆》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以下部首和笔画:

土(⼟):三画;骨(⾓):骨(⾧)丨一横;堆(⼭):三画

来源和繁体

《土骨堆》这个词源于江西方言,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物件土质多、松散而又不结实,像骨头一样。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土骨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土骨堆》为例,根据《康熙字典》可得出古时候的写法:

土:土(⼟)是古代写法

骨:骨(⾧)的上半部分是古代写法,而下半部分是现代写法

堆:堆(⼭)是古代写法

例句

1. 这片田地太不结实了,像个土骨堆。

2. 整个村庄都是由土骨堆建筑的。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土垒、骨瘦如柴、堆积如山

近义词:土垒、土石堆

反义词:坚固、稳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