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敏捷。《庄子·徐无鬼》:“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博捷矢。” 成玄英 疏:“敏给,犹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潘岳 敏给,辞自和畅。”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九》:“盖干禄之学,当亦不外言行;而或摭拾为言,敏给为行,以合主者之好,则古今仕学之通病,於是俗学与圣学始同终异。”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盖男囚有柔顺而敏给者,有愚戇而暴戾者。其柔顺而敏给者则怀柔之,降服之,用之以供服御而为臣。”
“敏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形容人的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或才智机敏。以下是详细解释:
“敏给”由“敏”(敏捷、机智)和“给”(应对、供给)组合而成,强调思维与行动的高效配合,常用于描述人具备快速反应和灵活处理事务的能力。例如《史记》中提到大禹“敏给克勤”,即赞扬他既敏捷又勤奋。
近义词包括“敏捷”“机敏”,反义词如“迟钝”“迂缓”。需注意,“敏给”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书面或历史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完整例句,可查阅《史记》《庄子》等典籍。
敏给(mǐn jǐ)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敏和给。
首先,我们来看敏字。敏字的部首是⺙(心字底),它的笔画数为6。敏字是一个形声字,其中的心部表示该字的意义与“心”相关。另外,它的偏旁部首是⻌(辵),象征着行走。敏字的发音是mǐn,意思是聪明敏捷、反应灵敏。
接下来,我们看给字。给字的部首是⺆(人字旁),它的笔画数为9。给字也是一个形声字,其中的人部表示该字的意义与“人”相关。给字的发音是jǐ,意思是付出、分配。
敏给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就是将“敏”和“给”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的一个词语。这个词语的发音mǐn jǐ,意思是能够快速反应并付出。
敏给的繁体字是「敏給」或「敏給」。在繁体字中,“給”字的结构稍微复杂了一些,但整体意思和发音都和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敏字的形状和现代有一些不同。早期的敏字常常写作“敏”,但是“敏”的上面会加上一个表示声调的符号,以示发音的变化。给字在古代写法中与现代基本相同,但是可能会有一些笔画的变化。
1. 他的反应速度非常敏捷,对于突发情况总是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2. 在困难的时候,朋友总是能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真是敏给无微不至。
3. 在商业谈判中,敏捷的思维和高效的执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敏捷、敏感、敏锐、敏事、敏悟、敏锐
灵敏、敏捷、警觉、机敏
迟钝、笨拙、迟缓、懒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