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敏捷。《庄子·徐无鬼》:“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博捷矢。” 成玄英 疏:“敏给,犹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潘岳 敏给,辞自和畅。”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九》:“盖干禄之学,当亦不外言行;而或摭拾为言,敏给为行,以合主者之好,则古今仕学之通病,於是俗学与圣学始同终异。”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盖男囚有柔顺而敏给者,有愚戇而暴戾者。其柔顺而敏给者则怀柔之,降服之,用之以供服御而为臣。”
"敏给"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文言文或学术讨论中。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古典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本义为动作迅速、反应快。《说文解字》释为"疾也"(迅速),引申为机敏、聪慧。如《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行动迅捷。
此处取"敏捷"义,非现代"给予"之意。《说文通训定声》注:"给,假借为'急'",朱骏声指出古文中"给"常与"敏""捷"互通,表反应迅疾。如《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给足以拒谏","给"即指言辞敏捷。
二、词义综合
"敏给"属同义复词,二字叠加强化"敏捷"之义:
典型用例见《史记·夏本纪》:"禹为人敏给克勤",描述大禹治水时行动高效勤勉 。
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评"战国策士,敏给骋辩",指辩士思维迅疾、口才伶俐 。
三、权威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5册第66页明确释义:
敏给(mǐn jǐ)
敏捷。《史记·五帝本纪》"幼而徇齐"唐张守节正义:"徇,迅;齐,疾也。言圣德幼而疾速也。"引申为机敏干练。
四、古典文献例证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敏给克勤。"
司马迁以"敏给"凸显禹治水时的高效执行力 。
"摄缨整襟,规矩而不敢懈,敏给搏捷矢。"
此处形容射箭者动作矫健迅疾,能接住飞箭 。
五、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今多见于历史文本研究或成语化表达(如"敏给勤劬"),日常交流中常以"敏捷""干练"替代。研究先秦两汉文献时需注意其语境特指性。
参考文献来源
“敏给”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形容人的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或才智机敏。以下是详细解释:
“敏给”由“敏”(敏捷、机智)和“给”(应对、供给)组合而成,强调思维与行动的高效配合,常用于描述人具备快速反应和灵活处理事务的能力。例如《史记》中提到大禹“敏给克勤”,即赞扬他既敏捷又勤奋。
近义词包括“敏捷”“机敏”,反义词如“迟钝”“迂缓”。需注意,“敏给”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书面或历史语境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完整例句,可查阅《史记》《庄子》等典籍。
迸絶窆措絺褐宠敬丛社达材带酒道翁诋案电丝顶格定子独醒人防汗反腾覆甑耕云播雨公邑过阴人赫剌剌轰鬭荒醉浑然天成呼嘘见事角尖嘉娱捔巧厥症闿朗靠天苦思冥想力避龙华饭卢卢纶书漫叟墨者贫嘴薄舌綪缴棋局青缇秋闰球事濡湿沙炮慎缄申纳蛇神世贯怂悀坛畤讨没脸涏涏托胆土特産为仁不富无告象戏歙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