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简牍。《云笈七籤》卷七:“ 蔡伦 始造纸,尔前唯书简牒。”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 师古 曰,刀所以削书也,古用简牒,皆以刀笔。”
(2).文书;公文。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及除书简牒到门,即公捐馆舍之明日也。”
“简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简牍
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在蔡伦造纸术普及前,简牒是主要的书写载体。例如《云笈七籤》提到:“蔡伦始造纸,尔前唯书简牒”,说明造纸术发明前简牒的普遍性。此外,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也记载:“古用简牒,皆以刀笔”,表明刀用于修改简牒上的文字。
文书或公文
唐代白居易在《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中写道:“除书简牒到门”,此处“简牒”即指官方公文,可见其作为行政文书的用途。
其他网页(如-5)虽重复了类似定义,但未提供更多细节,建议参考权威来源(如)获取完整信息。
简牒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简短的信函或书信。
简牒的部首是“牛”,总共有9个笔画。
“简牒”一词来源于古代,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一年》中。在古代,人们在传递信息或与他人沟通时,往往使用简短的文字,将需要传达的内容记录在纸张上,这被称为“简牒”。
简牒的繁体字是“簡牒”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简牒”的字形在古代与现代没有太大变化。
1. 他给我写了一封简牒,表示感谢之情。
2. 最近我一直在写简牒向亲朋好友寄送节日祝福。
简结、简约、简单、短牒、信函
书信、信札、信函
长信、长牒、长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