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肩相从,依年齿以序长幼。谓僚友交游。 宋 欧阳修 《与员外书》:“ 脩 本愚无似,固不足以希执友之游;然而群居平日,幸得肩从齿序,跪拜起居,窃兄弟行。”
“肩从齿序”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欧阳修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汉典)。
肩从齿序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出现,它是指按照人的年龄或资历来确定行列次序的一种方式。在古代中国社会中,人们非常重视年龄和资历的高低,以确定个人的地位和行为的先后顺序。
肩从齿序的拆分部首是“肉”字旁的“月”,表示与肉有关,与身体有关。另外,它的笔画数是8画。
肩从齿序一词来源于《左传》,具体出处是《鲁隐公六年》:“董赤子有材于事者,自虎贲肩从齿孔。”意为“董赤子对事情有才能,被任命为虎贲(古代军队中的重要职位)的肩从齿孔(官职的名称)。”这里的“肩从齿孔”即为肩从齿序的古称。
在繁体字中,肩从齿序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中,字形更为简洁,笔画也相对少。然而,人们仍然能够轻松读懂并熟练使用古代汉字。
以下是一个关于肩从齿序的例句:“根据肩从齿序,老师们按年龄决定了每个学生在开学典礼上的座位顺序。” 这个例句中展示了肩从齿序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
除了肩从齿序外,还存在一些类似的词语和概念。例如,“年资序列”、“年功序列”等都是以年龄和工作经验来确定顺序的方式。
肩从齿序没有明确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因为它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语来描述。它具有独特的意义和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