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而的意思、假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而的解释

[if] 假如,如果

假而以仆年先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详细解释

假如。《荀子·正名》:“故嚮万物之美而不能嗛也,假而得问而嗛之,则不能离也。”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假而以僕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则僕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清 戴名世 《穷鬼传》:“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假而》:“‘假而’二字,今人习用,不如其为‘假如’也。…… 方崧卿 谓‘而’字应读‘如’,古‘而’、‘如’通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假而"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连词结构,主要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假如""如果"。该词在先秦文献中使用频率较高,其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具有以下特点:

一、词性解析 "假而"由连词"假"与助词"而"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其作为连词的属性(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2002年版)。其中"假"本义为"借",在此语境中虚化为假设连词,"而"作为语气助词起连接作用。

二、语法功能 在句法结构中多用于复句前项,引出假设条件。如《荀子·正名》"假而有人欲南而恶北"即典型用例(来源:中华书局《荀子校注》)。这种用法在《庄子》《韩非子》等典籍中亦有呈现,构成"假而……则……"的固定句式。

三、语义特征 该词强调非现实性假设,《古汉语虚词词典》指出其隐含着"当前事实并非如此"的预设(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如《战国策》"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即暗含"尚未礼遇"的前提。

四、历时演变 秦汉时期是"假而"使用的高峰期,随着语言发展逐渐被"假使""假如"等双音节词替代。但清代考据文献中仍可见仿古用例,如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即承袭此用法。

五、训诂依据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假"时特别指出:"凡云假借,当用此字。古多借假为假",揭示其作为假设连词的本字关系(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解字注》)。现代学者王引之在《经传释词》中亦对此有专条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假而”是一个文言连词,主要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假如”“如果”。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假而”由“假”(表假设)和“而”(连词)组合而成,用于引出假设条件,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其核心功能是表达对某种情况的假设或前提。

二、用法与文献例证

  1. 假设连词

    • 在句子中连接前后文,提出假设条件。例如:

      “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意为:如果我的年龄比您大,且听闻道理、著书立说的时间不晚于您……

  2. 古籍中的使用

    • 《荀子·正名》:“假而得问而嗛之,则不能离也。”
      此处“假而”引出假设情境,说明“即使暂时满足,也无法长久”。

三、结构与读音

四、近义词与辨析

五、现代使用建议

现代汉语中“假而”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仿古文体。日常表达建议用“假如”“如果”替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荀子》《柳河东集》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坳塘蚌虎拔茹辨口逼近弊句弊陋羼入忏仪澄镜创用榱题倒痗垫子帝鬼肚皮阨险蜂分拊缶脯斮黑白菜荒子昏杂犟嘴金奔巴瓶京原铁路金碗旧侣可泣可歌联亘量规怜矜冽清吏民凌尚灵威买路钱难必弄獐前仰后合峭崿诮讽秋殿欺诈曲趣肉枣十命氏姓儵忽赎铜讼阁夙智汤禹文裘无佗无足轻重晓月斜线新发于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