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活无常的意思、活无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活无常的解释

(1).即无常。迷信的人谓专事勾魂的鬼。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王九》:“小説所载活无常, 淮 扬 谓之勾使。” 鲁迅 《热风·智识即罪恶》:“半夜,我躺在公寓的床上,忽而走进两个东西来,一个‘活无常’,一个‘死有分’。”

(2).喻指险恶之人。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三:“在自己头上戴上一顶‘抗战’的高帽子,于是尽管是一个活无常,大家也只好在他的面前贴服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活无常”是汉语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意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活无常”源自中国民间信仰体系,特指阴司中执行勾魂任务的鬼差,亦称“无常鬼”。该词由“活”(指代阳间状态)与“无常”(佛教术语,喻示万物变化不定)组合而成,字面可解作“活跃于生死变幻中的使者”。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其职能为“拘人魂魄归于冥府”,常以黑白二色形象区分善恶,白无常司善魂接引,黑无常掌恶魂惩戒。

二、民俗形象特征 在传统傩戏及年画中,活无常被描绘为“高帽长舌、手持铁链”的典型形象,帽上多书“一见生财”或“天下太平”字样,此特征在《中国民间美术图录》中有详细图例佐证。浙江绍兴地区至今保留着“扮犯人·送活无常”的禳灾习俗,反映其兼具恐怖与祈福的双重象征意义。

三、文学语境衍变 鲁迅在《朝花夕拾·无常》中写道:“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活无常)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揭示该形象从宗教符号转化为文学意象的过程。现代汉语中,“活无常”可引申比喻“突然带来变故的人或事物”,如茅盾文学奖作品中对命运突变的描述常借用此喻。

四、跨文化对比 相较于西方“死神”的单一收割者形象,活无常在中国幽冥体系中承担司法职能。据《东亚幽冥文化比较研究》记载,其审判辅助者的角色可追溯至唐代冥府判官制度的世俗化演变,体现了儒法思想对民间信仰的渗透。

网络扩展解释

“活无常”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作为成语的释义

基本含义: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语变化无常、难以预测,常带有反复不定、缺乏规律的特点。例如:“他性格如活无常,时而热情,时而冷漠。”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人际关系、性格特点或局势变化,强调不可捉摸性。


二、作为传统迷信概念

  1. 专司勾魂的鬼差
    在民间信仰中,“活无常”是阴间的鬼差之一,负责勾取生者魂魄。鲁迅在《热风·智识即罪恶》中曾描述:“一个‘活无常’,一个‘死有分’”,印证了这一形象。

  2. 比喻险恶之人
    引申为形容心机深沉、手段阴险的人。例如郭沫若在《洪波曲》中写道:“尽管是一个活无常,大家也只好在他面前贴服。”


补充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或文学作品中的具体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半吊子八字迸阶边场变形记豺漆朝着尘毂出点子吹胡子瞪眼嵯岈道边苦李雕花玻璃迭岁董其昌放长线钓大鱼飞絮棼烟肤劄横帐黄菌狐袖矜大旧容聚合隽壮据杖空幽睖巡廉直领命伦等买交马肆摩托化步兵拿款拟踪跑片千里之任迁民颀峻清雄青奏芹敬蝤蛴领任城桑户蓬枢轖舌梢人设筵世英送佛送到西天肃成坦挚天钺途辙忘昏沃荡香椀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