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老虎的意思、地老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老虎的解释

[cutworm] 见“切根虫”

详细解释

一种夜蛾的幼虫,形似蚕,灰褐色,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吃作物的根和苗,主要危害棉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老虎(学名:Agrotis spp.)是鳞翅目夜蛾科部分幼虫的统称,属于农业害虫类群。其名称源于幼虫昼伏夜出、藏身土壤的特性,民间俗称“土蚕”“切根虫”。根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记载,该昆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对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的幼苗危害显著。

形态特征:幼虫体长约40-50毫米,体表密布颗粒状突起,体色灰褐至黑褐,具暗色纵纹。成虫为中型蛾类,翅展35-50毫米,前翅具肾状纹和环状纹,后翅灰白色(参考《中国经济昆虫志·夜蛾科》)。

生活习性:幼虫具有6个龄期,3龄前啃食叶片,4龄后夜间咬断作物茎基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地老虎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最适发育温度为18-25℃。

防治措施: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推荐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使用5%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生物防治方面,可利用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进行寄生防控。

网络扩展解释

地老虎是农业领域常见的害虫,具体含义及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义

地老虎是鳞翅目夜蛾科昆虫的幼虫统称,属全变态发育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其别名包括土蚕、切根虫,因幼虫阶段常潜伏土壤中啃食植物根茎而得名。

二、分类与分布

我国已记载地老虎170余种,其中约20种对农作物构成威胁,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有:

  1. 小地老虎(分布最广)
  2. 黄地老虎
  3. 大地老虎
  4. 白边地老虎(集中于青海、新疆等高海拔地区)
  5. 警纹地老虎(多见于内蒙古、甘肃等干旱区域)

三、危害特点

幼虫昼伏夜出,以棉花、玉米、蔬菜等幼苗的根茎为食,造成作物断苗、缺苗,严重时可致整片农田损毁。因其隐蔽性强,防治难度较高。

四、其他含义

在极少数语境中,“地老虎”可能指中南美洲的巨型食蚁兽(学名Myrmecophaga tridactyla),但该用法非常罕见且非主流,通常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防治方法或具体种类特征,可参考农业专业文献或权威百科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亏澳门百尺杵白崖北落弊方巉崱弛夜创业垂统啜诱刺请从理入口待绝丹泽凤凰诏贡奉鬼蜮技俩锅块过情横财呼和家传学贾娘贱污假誉驰声金鵶拷讯冷处理立泉流辟毛心木掀女贽媻娑钱学森牵杂禽困覆车侵收全璧归赵屈漾柔懦三家巷伤天害理神剑申解势峰摅词水陼疏开酸俗堂息叹讶条印铜虎吐喽威胜五眼霄峯虓怒谢家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