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祸始的意思、祸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祸始的解释

灾祸的开端。《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出长子 谭 为 青州 , 沮授 諫 绍 必为祸始, 绍 不听。”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追原祸始,几及千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祸始”是汉语中具有警示意义的复合词,指灾祸的起源或开端。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构词与字义 “祸”本义为灾害、不幸之事,《说文解字》释为“害也,神不福也”;“始”指开端、起始,《广雅》训为“初也”。组合后强调“最初引发灾祸的根源”,如《国语·晋语一》记载:“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即暗含对“祸始”的哲学认知。

二、文献用例

  1. 《左传·隐公元年》通过“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叙事,揭示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中“祸始”的积累过程。
  2. 《汉书·五行志》以“祸始于微”总结灾异现象,体现古人“防微杜渐”的辩证思维。

三、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中,“祸始”常用于强调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潜在危害性的初始因素,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名词性短语”,例证包含“环境污染是生态危机的祸始”等社科领域用法。

(注:本文释义依据《汉语大词典》《十三经注疏》等文献综合阐释,文献来源可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数据库http://ctext.org及国学大师网http://guoxuedashi.com查证原始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

“祸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灾祸的开端,通常用于描述事件或行为的初始阶段可能引发后续不良后果的情况。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古籍出处与用法

  1.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记载袁绍不听沮授劝谏,执意让长子袁谭出任青州刺史,沮授预言此举“必为祸始”,后袁氏家族内斗印证了这一预言()。
  2. 明·夏完淳《大哀赋》序
    作者用“追原祸始”追溯明朝灭亡的根源,体现该词用于分析历史或事件深层原因的场景()。

三、使用场景与延伸

四、现代应用示例


提示:如需更多古籍原文或近义词对比,可参考辞海及查字典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备伍背影儿避光並悉裁编朝着朝制晨暮弛絶垂亡大冠子夏打讲道德理想盗帅倒竈飞火丰缛归栧辉石毁呰脚搭着脑杓羁旅祲盛进质几神九行八业焜焜蜡石列岸龙骖弄章哦诵钤识怯怜户清强青霄步跂跂秋昊濡沫三界山鞠穷山图侍读博士式廓逝迈师模什围伍攻狮子会首告疏贱殊众死而无怨苏秦胎孩通一外道玩法往行微单乡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