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训的意思、典训的详细解释
典训的解释
(1).《尚书》中《尧典》、《伊训》等篇的并称。指经典或《尚书》。《后汉书·桓荣传》:“ 庄 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於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準的所拟,志乎典训,户牖虽异,而笔彩略同。”
(2).准则性的训示。《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班昭》:“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宠,赖母师之典训。”《元典章·兵部三·使臣》:“其本处官司不遵朝廷典训,輒敢非理骚扰,实为未便。”
词语分解
- 典的解释 典 ǎ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标准,法则: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指典礼:盛典。大典。 主持,主
- 训的解释 训 (訓) ù 教导,教诲: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刼 )训。培训。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训。 典式,法则:不足为训。 解释词的意义: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
网络扩展解释
“典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高权威性资料(如、5、6)及古籍引用,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一、基本释义
-
经典或《尚书》的别称
源于《尚书》中的《尧典》和《伊训》两篇,代指经典文献或《尚书》本身。例如《后汉书》提到“典训不明”即指对经典理解不足。
-
准则性的训示
指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性的教诲,常被用于强调遵循前人智慧或权威教导。
二、引申与使用
- 来源背景
“典训”最初用于儒家经典,尤其是《尚书》中的篇章,如《尧典》记载尧的治国之道,《伊训》总结商朝教训。
- 现代场景
可引申为对历史经验或权威教导的借鉴,例如教育、学术领域强调“以典训为基”。
三、例句参考
- 《后汉书》载:“鄙人愚暗……赖母师之典训”,体现对长辈教导的遵从。
-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典训”代指经典文风。
四、总结
“典训”兼具文献指代(《尚书》篇章)与抽象训导(准则性教诲)的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用,可参考、6、9的原始例句。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典训》这个词的意思是经典的教诲或准则。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典和训。典的部首是八,训的部首是讠。典训这个词的笔画总数是15画。
典训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人们通过口传或书写记录下来的经典教义被称为典籍。这些经典教义用以教导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准则,即所谓的训诫。因此,典训成为了指代这些准则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典训的写法保持不变,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表示典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字形包含三个横画和一个竖画,形似一个正方形。训的字形与现代相同,由两个部首组成。
以下是一个例句,以帮助更好理解典训这个词的用法:他秉承着家族的典训,努力追求真理与正义。
典训这个词可以与其他词组合,形成新的词汇。例如,典训教育、典训经典等等。
典训的近义词可以包括教诲、准则、规范等词语。
反义词可能是违背或背离,意指与典训相悖或违背典训的行为。
希望以上内容满足您对《典训》这个词的相关要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