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货郎儿的意思、货郎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货郎儿的解释

曲调名。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我这里无乐人,只有姊妹两个,会説唱货郎儿。” 清 翟灏 《通俗编·艺术》:“《九宫谱》曲调有《货郎儿正宫》,与《仙吕》出入。又《转调货郎儿》,与《南宫》出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货郎儿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历史词汇,既指流动贩卖杂货的小商贩,也特指宋元时期由货郎叫卖声演变而成的曲艺形式。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文学源流两方面详解:


一、作为职业的释义

指旧时肩挑货担、手摇拨浪鼓(又称“货郎鼓”),走街串巷贩卖日用杂货、玩具首饰的小商贩。

特征:


二、作为曲艺形式的释义

源于宋代货郎叫卖调,经艺术化加工后成为元杂剧、散曲的独立曲牌,属北曲杂调。

艺术特点:

  1. 结构演变:
    • 原始形态为短小的【货郎儿】,后发展出【转调货郎儿】,通过九次转调形成长篇叙事套曲(见《元曲选》)。
  2. 表演形式:
    • 说唱结合,以鼓板伴奏,语言通俗生动,内容多演绎民间故事。
  3. 文学影响:
    • 元代杨显之杂剧《临江驿潇湘秋夜雨》第四折使用【货郎儿】曲牌;
    • 元末《风雨像生货郎旦》全剧以【转调货郎儿】为核心,展现其音乐复杂性。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释“货郎儿”为“旧称流动贩卖杂货的小贩”,并注明“后亦指一种曲调名”(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第10卷页238)。

  2. 《元曲鉴赏辞典》:

    指出【货郎儿】曲牌“源于民间叫卖声,后经艺人加工定型”,其转调体“打破单一曲牌限制,增强表现力”(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年页521)。

  3. 钱南扬《宋元戏曲史疏证》:

    考证货郎叫卖声在北宋已融入“叫声”“嘌唱”等市井艺术,为曲牌形成奠定基础(中华书局,2009年页87)。


四、历史语境中的文化意义

注:因原始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上述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进一步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货郎儿”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曲调名称

  1. 定义
    货郎儿是宋元时期的一种民间曲调名,常见于戏曲或说唱艺术中。例如,元杂剧《货郎旦》第四折提到“姊妹两个会说唱货郎儿”,清代《通俗编·艺术》也记载了《货郎儿正宫》《转调货郎儿》等曲牌名。

  2. 音乐特点
    该曲调可能源于货郎叫卖声的演变,节奏轻快,语言通俗,多用于叙事或生活场景的表演。


二、职业称谓

  1. 定义
    指旧时沿街叫卖日用杂货的流动商贩,通常肩挑货担、手摇拨浪鼓(或串鼓)招揽顾客。

  2. 文学记载

    • 元代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等那货郎儿过来,你买些胭脂粉擦擦脸。”
    • 《水浒传》第七十四回描述范青假扮货郎,挑担卖货。
  3. 其他称呼
    也被称为“货郎”“货郎担儿”,常见于北方方言。


“货郎儿”既是一种传统曲艺形式,也是古代流动商贩的代称,体现了艺术与市井生活的紧密关联。若需进一步了解曲调细节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北词广正谱》《九宫谱》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北至贬降刬刻趁热闹迟鲁蠢生生贷假胆悸髧鬖胆丧魂惊嫡庶断口屙金溺银鰐浪二地主反颜反坐干戎蛤黎酱黄縠简举较好警官纠駮嫉邪拘苛峻岫开笔开言鳞集理所轮广沵澷沛渥盆池裒艺青裳帬介嗓门山岸尚齿笙煖审悉申严慎终承始食物世誉蜀琴司舵遂疑螳蜋奋臂陶侃之意天地主听然頽隳危岑温柔体贴无母鲜花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