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浑然无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ún rán wú zhī,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形容人糊里糊涂、毫无认知的状态,既指对事物的极度不了解,也隐含缺乏常识或判断力。例如:“他对此事浑然无知,却随意评价。”
最早见于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那贼浑然不知,不言不语。” 描述窃贼在真相暴露时仍毫无察觉的状态,凸显成语的贬义色彩。
部分资料强调该成语与“浑然不觉”的差异:前者侧重“知识匮乏”,后者侧重“未察觉变化”。例如:“他浑然无知地闯入禁区” vs “他浑然不觉危险逼近”。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西游记》原文或权威词典进一步拓展。
浑然无知是一个成语,意指完全不知道或者没有任何一点知识。一个浑然无知的人通常缺乏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对事物的认知非常肤浅。
浑然无知的成语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木(木),笔画数是11。
浑然无知最初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书中。原文为:“虞卿(指虞姬)既无足观于人者,又浑然无知。”意指虞姬虽然美貌出众,但却没有任何知识和见识。
浑然无知的繁体字为渾然無知。
在古代,浑然无知可以写作浑然無知,字形没有太大的变化。
1. 这位候选人对经济问题浑然无知,毫无可靠的分析和建议。
2. 他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是浑然无知的,连最基本的事件都不知道。
3. 年轻人不应该浑然无知,要不停学习和积累知识。
1. 深不可测
2. 知识渊博
3. 一无所知
1. 一无所知
2. 幼稚无知
3. 缺乏见地
1. 博学多才
2. 知识渊博
3. 见多识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