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书法的意思、书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书法的解释

[calligraphy] 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

详细解释

(1).古代史官修史,对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各有原则、体例,谓之“书法”。《左传·宣公二年》:“ 董狐 ,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故知当时史臣各怀直笔,斯则有犯必死,书法无捨者矣。”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四:“《论语》书法之严,即《春秋》书法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郑伐许郑伯伐许》:“盖与 郑 伐 许 、 郑伯 伐 许 之书法同矣。”

(2).文字的书写艺术。亦指书法作品。《南齐书·周颙传》:“少从外氏车骑将军 臧质 家得 卫恒 散隶书法,学之甚工。”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元章 书法之妙,今日可谓第一。”《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作诗的从古也没有这好的。又且书法絶妙,天下没有第三个。” 周扬 《在中国书法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书法作为一门 中国 独特的艺术,我们应该重视它。”

(3).指汉字形体。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壹贰叁肆等字》:“至如 秦 汉 碑,惟一二三书法不同。”

(4).措辞方式。 吕叔湘 《<通鉴>标点琐议》:“《通鉴》书法,‘夜’一字为句,必有所承。上文未说何日之事,‘夜’字连下读,‘夜’字点断,意为‘到了那天夜里’;‘夜’字不断,意为‘趁夜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技法表现审美意蕴的传统造型艺术。《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汉字的书写法则与艺术形式”,强调其兼具规范性与创造性。从汉语词典释义体系分析,其内涵可从三方面阐释:

一、艺术性本质。《辞海》第六版指出书法是“运用毛笔、墨汁、宣纸等工具,通过点画线条的韵律组合塑造视觉美感”,核心在于“笔法、结体、章法的艺术化处理”。如王羲之《兰亭序》通过欹正相生的结字布局,展现动态平衡的美学特征。

二、技法要素构成。《书法大辞典》归纳为“执笔、运腕、用墨、布白四法并重”,其中中锋行笔形成的“锥画沙”笔触,与飞白技法形成的虚实对比,构成技法评价标准。

三、文化载体功能。《汉语大词典》强调书法“承载着汉字演变史与文人精神”,甲骨文的象形特征、隶书的波磔笔画均反映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清代刘熙载《艺概》所称“书者,如也”,正说明其抒情达性的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六版;梁披云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书法是中国及周边文化圈特有的一种文字书写艺术形式,其核心是通过特定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将文字转化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范畴

  1. 广义概念
    书法指所有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涵盖汉字、蒙古文、阿拉伯文等不同文字体系。其本质是通过书写规律(如笔法、布局)将文字升华为艺术。

  2. 狭义概念
    特指以毛笔书写汉字的传统艺术,强调执笔、运笔、点画等技法,追求“形神兼备”的美学效果。

二、核心要素

三、历史与书体演变

中国书法起源于甲骨文,历经篆书(秦)、隶书(汉)、楷书(唐)等阶段,并衍生出行书、草书等风格。各朝代书体特点鲜明,如唐楷法度严谨,晋代行书飘逸洒脱。

四、艺术价值与文化影响

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不仅是汉字文化的载体,更融入哲学与审美观念。其影响辐射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艺术的重要符号。


提示:如需了解书法学习的具体方法或经典碑帖,可进一步提供关键词。以上内容综合自权威词典、百科及艺术协会资料,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榜枻比比避盖财阀迟囬饬拿宠沐宠物愁乡绰绰有裕出演迭句冬青噩耗阨狭犯私丰饩感帨歌舞升平丱日懽服幻质俭幙尖鋭轇葛嘉艳经躔晋阶激水九税积郁絶后光前隽迈穅核賫志以没老舍略获厉涉罗圈儿揖马铁面见庙颂名臣鬅首砏汃强枝弱本忍痛割爱手下人帖字听声徒倮往诲往贤伟鉴娓娓不倦吴都五言长律细毛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