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箕的意思、畚箕的詳細解釋
畚箕的解釋
(1) [dustpan]∶一種鏟狀盤,通常有一短把,用以收運從地闆上掃除的垃圾
(2) [basket for earth,etc.]∶運土工具,用草繩或竹篾編成
詳細解釋
即簸箕。一種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器具。三面有邊沿,一面敞口,用來簸糧食或暫時盛放東西。《說嶽全傳》第三回:“﹝ 嶽飛 ﹞即去取了一個畚箕,走出門來。” 葉聖陶 《隔膜·苦菜》:“我就佝偻着身子,兩手不停地拾起磚瓦,投在粗竹絲編的大畚箕裡。”
詞語分解
- 畚的解釋 畚 ě 〔畚箕〕用木、竹、鐵片做成的撮垃圾、糧食等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田; 筆順編號:
- 箕的解釋 箕 ī 用竹篾、柳條或鐵皮等制成的揚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稱“簸箕”):箕帚。 簸箕形的指紋,不成圓形:鬥(弖 )箕。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畚箕”是一個與農業生産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工具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畚箕(拼音:běn jī)是一種鏟狀或盤狀的器具,主要用于收運垃圾、糧食或土石等松散物。它既是農用工具,也用于家庭衛生清潔。
二、結構與材質
- 形狀:通常帶有短把手,三面有邊沿,一面敞口,便于鏟取和傾倒。
- 材料:傳統上由竹篾、木條、荊條或草繩編織而成,現代也有鐵片、塑料等材質。
三、主要用途
- 農業生産:運輸肥料、泥土或農作物,是農村常見的搬運工具。
- 家庭清潔:收集地面垃圾,類似現代“垃圾鏟”的功能。
- 糧食處理:臨時盛放或晾曬谷物,尤其在傳統農耕場景中使用廣泛。
四、與簸箕的區别
- 功能:畚箕側重運輸和裝載,簸箕主要用于揚米去糠、篩選糧食。
- 形狀:畚箕多為鏟狀帶短把,簸箕常見圓形或方形敞口。
五、文化延伸
在部分方言(如廣甯話)中,“畚箕”被引申為帶有貶義的詛咒語,暗喻“短命”或“被丢棄的命運”,源于古代夭折嬰兒用畚箕處理的習俗。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地區的使用場景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搜狗百科或漢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畚箕一詞意思:
畚箕指的是一種用于清掃垃圾、灰塵的工具,多用于家庭衛生、農田清理等使用場合。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畚字由禾字底部的聶部和木字加起來,總共有9個筆畫。
箕字由竹字旁和斤字加起來,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畚字最早見于甲骨文,屬于象形字,表示掃除垃圾的形狀。箕字最早見于金文,也是表示清掃的工具。
繁體字:
畚箕的繁體字為「笨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畚箕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畚字的聶部寫為「勺」,箕字的斤字寫為「自」。
例句:
1. 媽媽用畚箕清掃了地面上的落葉。
2. 農民用畚箕掃除了田間的雜草。
組詞:
畚箕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
和畚箕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掃帚」、「把」。
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畚箕相關。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