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虎門的意思、虎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虎門的解釋

(1).古代王宮的路寝門。《周禮·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鄭玄 注:“虎門,路寝門也。王日視朝於路寝,門外畫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左傳·昭公十年》:“ 子良 曰:‘先得公, 陳 鮑 焉往?’遂伐虎門。”

(2).國子學的别稱。《周禮·地官·師氏》:“掌以媺詔王,以三德教國子……居虎門之左,司王朝。掌國中失之事以教國子,凡國之貴遊子弟學焉。”後世遂以虎門之左為國子學所在地,而以“虎門”為國子學的别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明寺》:“ 子才 洽聞博見,無所不通,軍國制度,罔不訪及。自王室不靖,虎門業廢。”《魏書·劉芳傳》:“ 蔡氏 《勸學篇》雲:‘ 周 之師氏居虎門左,敷陳六藝,以教國子。’今之祭酒,即 周 師氏。” 章炳麟 《原儒》:“局之類名,蹴鞠弋道近射,歷譜近數,調律近樂,猶虎門之儒所事也。”按, 清 孫诒讓 曰:師氏教國子于小學,在王宮南之左(即臯門内之左也)。其居虎門左司王朝,則專據朝位言之,不涉教學之事。如 孫 說,則以虎門為國子學者,誤。參閱《周禮·地官·師氏》“居虎門之左司王朝” 清 孫诒讓 正義。

(3).地名。一曰 虎頭門 。在 廣東省 東莞市 西南,扼 珠江 出海之口,東有 大虎山 ,西有 小虎山 ,兩山相對如門,故名。 中 外船舶之入 廣州 者,必由 香港 入 珠江 ,經 虎門 ,始達 廣州 。 清 道光 年間, 林則徐 曾在此焚毀鴉片,并痛擊 英國 侵略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虎門”一詞具有多重含義,其核心釋義可歸納為以下三個層面:

一、詞源與古代釋義

  1. 王宮門名
    指古代王宮的路寝門(君主處理政務的宮殿門)。《周禮》記載,虎門因門外繪有虎形圖案而得名,象征勇猛威嚴,如《左傳》提到諸侯攻打虎門的典故。

  2. 國子學别稱
    因周代師氏(掌管教育的官職)在虎門之左教授貴族子弟,後世以“虎門”代指國子學(古代最高學府)。


二、地理與曆史地位

  1. 地理位置
    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西南,珠江入海口處,因東側大虎山、西側小虎山對峙如門得名,是廣州通往南海的咽喉要道。

  2. 近代史象征意義

    • 虎門銷煙(1839年):林則徐在此銷毀鴉片2.3萬餘箱,成為鴉片戰争的導火索。
    • 鴉片戰争(1840-1842年):虎門炮台戰役中,清軍将領關天培殉國,标志着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 曆史影響:被稱為“覺醒之門”,激發民族意識,推動近代化進程。

三、現代發展

如今虎門是經濟強鎮,GDP超千億,以服裝、電子産業聞名,擁有虎門大橋等現代地标,同時保留鴉片戰争博物館、銷煙池舊址等曆史遺迹,成為曆史與現代交融的典型代表。

總結

“虎門”既是古代政治與教育的符號,也是地理要塞與近代民族精神的象征,兼具曆史厚重感與現代發展活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虎門

虎門是一個地名,在中國廣東省東莞市附近。它位于珠江口的南岸,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城市。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虎門的拆分部首是虍(一隻虎的頭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來源

虎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相傳在唐朝時期有一隻兇猛的老虎常常出沒在這個地區的入海口,威脅着當地居民的生活安全。因此,人們将這個地方稱為虎門。

繁體

虎門的繁體字為虎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虎門的漢字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中一種寫法是“虎闖”,意為“虎闖過來”。這種寫法更加強調了當地曾經頻繁出現的老虎的威脅。

例句

1. 我們計劃明天去虎門遊玩,欣賞美麗的海景和觀賞當地的漁船。

2. 虎門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地方,有很多古迹和文化遺址。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虎口、門戶、虎嘯

近義詞:虎口、入海口、入海處

反義詞:龍門(虎和龍在中國文化中有對立的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