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赐的意思、对赐的详细解释
对赐的解释
旧时官吏受职或加封,入朝谢恩时皇帝所给予的赏赐。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凡拜职入谢,多有对赐。”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王冀公 以参知政事判 大名府 ,召还,加邑封。时 契丹 方讲好, 真宗 欲重其事, 冀公 入谢,特命以衣带鞍马赐之。自后二府转官、加阶勋封邑入谢,并有对赐。”
词语分解
- 对的解释 对 (對) ì 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朝着:对酒当歌。 处于相反方向的:对面。 跟,和:对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对立。对流。对接。对称(坣 )。对峙。 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
- 赐的解释 赐 (賜) ì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赐予。赐死。赏赐。恩赐。 敬辞:请赐教。希赐函。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赐。受赐良多。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对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来源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指旧时官吏受职或加封后,入朝谢恩时皇帝给予的赏赐。这一赏赐行为具有礼仪性质,常见于宋代及之后的官方制度中。
2.词源与结构
- “对”:指臣子面圣谢恩时的应答或礼仪。
- “赐”:指帝王自上而下的赏赐,属古代君臣关系的典型体现,如《说文解字》中“赐,予也”,强调上级对下级的给予(参考)。
3.历史背景与实例
- 宋代文献《春明退朝录》记载,官员王冀公(王钦若)因处理外交事务有功,真宗特赐衣带鞍马,此后形成惯例,官员升迁或加封后谢恩时均有对赐。
- 元代姚燧诗句“对赐火新烟”、清代刘统勋诗句“龙眠山对赐金园”表明该词在诗词中的化用。
4.相关词汇扩展
- “赐”的延伸意义:除实物赏赐外,还可指帝王诏令(如“赐死”)、恩惠(如“厚赐”),以及敬辞(如“赐教”)。
5.总结
“对赐”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的礼仪制度,兼具政治象征与文化意涵。其使用场景多与官方仪式、文献记载及文学创作相关。
网络扩展解释二
《赐》这个词意思:给予、授予。
拆分部首和笔画:《赐》的部首是贝,笔画数为11画。
来源:《赐》属于常用汉字,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象形字。
繁体:《赐》的繁体字是「賜」。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人们将《赐》的写法称为「古文体」。具体写法可以在古代书籍、碑文、铭文等中找到。
例句:他得到了老师的赐予,感到十分感激。
组词:赐予、赐福、赐予、馈赐、赐名等。
近义词:给予、授予、赏赐。
反义词:拒绝、剥夺、索取。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