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令君的意思、令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令君的解释

(1). 魏 晋 间对尚书令的敬称。后亦以称位居枢要的大臣。《晋书·荀瑁传》:“帝尝谓曰:‘ 魏武帝 言: 荀文若 之进善,不进不止; 荀公达 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於君也。’” 唐 沉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令君出使车,行迈方靡靡,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宋 司马光 《陪子华燕醮厅酒半过赵中令园》诗:“簪裾丞相閤,林沼令君家,烟曲香寻篆,杯深酒过花。”

(2).对县令的尊称。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梁郑公 克家 未第时,为 潮州 揭阳 宰馆客,寓县治东斋。斋前有梅一株,忽於九月中盛开……邑士多赋诗,往往皆諂令君。” 宋 王安石 《慎县修路者》诗:“畚筑今三岁,康庄始一修,何言野人意,能助令君忧。” 金 王寂 《黄桃花》诗:“道士厌看千树老,令君别换一城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令君”是古代汉语中的尊称词,其含义随历史演变有所扩展,主要包含以下两类解释:

一、对尚书令及枢要大臣的尊称

  1. 起源与核心含义
    魏晋时期,“令君”特指尚书令(中央行政机构的重要官职),如《晋书·荀勖传》记载“二令君之美”即是对尚书令的敬称。后延伸为对身居要职的大臣的泛称,如唐代沈佺期诗句“令君出使车”即描述此类身份。

  2. 历史背景
    尚书令在汉末至魏晋权力极大,常参与国家决策,故“令君”一词带有“掌权者”的隐含意义,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史书记载。


二、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宋代起,“令君”逐渐演变为对县令的尊称。例如:


使用场景与文化内涵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梅磵诗话》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令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令君》是指起带领并命令身边人行动的作用的君主。

拆分部首和笔画

《令君》的部首拆分为:人(亻)+ 口;

总计为4个笔画。

来源

《令君》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自称“谨仰先师遗训于斯人,钦承令君之命”,意指他遵从古代较高地位的学者的教导与职责。

繁体

《令君》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仍然是「令君」。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对于《令君》一词的书写没有特定规定,通常使用现代标准汉字形式。

例句

1. 令君拥有强大的权力和威望。

2. 作为令君,他要负责领导国家和人民。

组词

1. 君令:君主的命令。

2. 令行禁止:指遵守法令,不敢违抗。

3. 令字辈:匈奴旧时的漢名屬名表字笏(受国诏、传国号、士位者得用其名),封在封德符上,高三寸,宽二寸,边方、上圆,背下方上圆,印调顺。”

近义词

1. 统治者

2. 大王

3. 主宰

反义词

臣子:君主的下属,服从和侍奉君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