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措的意思、施措的详细解释
施措的解释
采取措施。 明 王廷相 《策问》:“夫今学校之士,皆修经术而明道德者,其平居何以致力?临政何以施措?必有一定之学以窃附於古人,不徒曰举业文词而已也。”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叙》:“亹亹乎经曲,淼淼乎精微,则遵袭循守与创制同,諏询谋议与施措同。” ********* 《民彝与政治》:“凡所施措,莫不戾乎吾民好恶之常,而迫之以党于其恶。”
词语分解
- 施的解释 施 ī 实行:施工。施政。设施。施展。施教(刼 )。施为(唅 )。施威。实施。措施(办法)。发号施令。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给予:施礼。施诊。施恩。 姓。 笔画数:; 部首:方; 笔顺编号:
- 措的解释 措 ò 安放,安排:措手。措辞。措置。措身。 筹划办理:措施。措办。筹措。举措失当。 弃置:刑措。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施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属于较为罕见的组合形式,其核心含义需从构词法及历史语用角度解析。该词由"施"(施行)与"措"(措施)两个语素复合构成,整体表达"施行具体措施"的行为过程,常见于文言表述或特定专业领域。
从语义层面分析:
- 动作属性:强调将既定方案转化为实践动作,如《汉语大词典》记载其具有"举措施行"的动态特征
- 管理内涵:在行政管理文献中多指"系统化部署与实施",如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将其与政策执行相关联
- 目标导向:中华书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解说解为"为解决特定问题而采取系列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标准化使用中多被"实施措施""采取措施"等短语替代。对于专业领域的使用建议,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施措”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ī cuò,含义为“采取措施”,指为实现目标或解决问题而采取具体的行动步骤。以下为详细解析:
1.基本解释
- 含义:指通过制定或执行具体方案、方法来实现某种目的。例如“临政何以施措”即指处理政务时应如何采取措施(、)。
- 词性:动词,强调行动的执行过程,常与“实施”“制定”等词搭配使用(、)。
2.词源与历史用例
- 该词最早可见于明代文献,如王廷相在《策问》中提及“施措”是学者处理政务的关键能力()。
- 清代魏源在《皇朝经世文编》中进一步强调,施措需结合经世致用的学问,而非空谈理论()。
3.现代应用
- 政策领域:如“改革顶层设计需清晰界定实施措施”()。
- 行业发展:例如“兵团棉纺织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执行措施”()。
- 社会管理:涉及网络实名制等具体制度的推行()。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举措、措施、施行。
- 反义词:搁置、放任、无为。
5.使用建议
- 语境:多用于正式或书面场景,如政策文件、学术讨论等。
- 搭配:如“施措得当”“施措不力”,强调行动的有效性(、)。
总结来看,“施措”强调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转化,需结合目标制定可行方案。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参考,可查看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包场驳审不当村簿听持兵戳煤钎除愈词格单独概念倒裳索领涤涤跕蹝董狐之笔端下鰪鱂发白改视干构更变孤垒蛊菑和习夹脑健身房较议蹻跖良玉厘孳轮王批子齐编旗扁银两怯八义清位秋娥驱催区区之心蹂若阮咸乳梨三角函数傻呵呵上齿伤教败俗少年中国说深坡时论寿毫受讬疏帘台长天除天仙配通风团焦外祖父文禽五斗饷糈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