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花装 ”。
“花装队”是古代军事术语,主要指宋代的一种多兵种混合编制的部队。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词由“花装”(意为彩色装饰或混合编制)与“队”(队列、部队)组成,字面可理解为“混合编制的队伍”。在宋代军事体系中,它特指由不同兵种(如步兵、骑兵等)混合组成的作战单位,区别于单一兵种的“纯队”。
历史背景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宋孝宗时期(1163-1189年),陇蜀地区军队原采用单一兵种编队(纯队),后逐渐改为“花装队”,以增强战术灵活性。例如乾道七年(1171年),臣僚曾提议改革和州西路的部队编制,但皇帝认为预先系统整合兵种比临时抽调更有效。
“花装”一词在非军事语境中也可指彩色服饰(如唐代文献描述的庆典服装),但“花装队”的用法集中在军事领域。
《花装队》是一个词语,指的是一群人装扮成各种花朵形象,参与表演或娱乐活动的队伍。这个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花和装队。
《花装队》的拆分部首是⺾和衣,分别代表草木、衣物。其笔画数为8画。
《花装队》一词的来源较为清晰,它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娱乐活动。花装队通常是由志愿者组成,他们穿着鲜艳的花朵服装,戴着花冠或头饰,以花朵为主题进行游行、舞蹈或表演等活动。这种队伍常常出现在庆祝节日、游园活动、婚庆仪式等场合。
《花装队》的繁体字为「花裝隊」。
在古时候,汉字「花装队」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其意思相近。
1. 在花车游行中,花装队以灵动的舞姿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2. 公园里的花装队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美丽的视觉享受。
1. 花冠:用花朵等植物制作的头饰。
2. 装扮:改变外貌或服饰,以展现特定形象。
3. 队伍:由一群人组成的集体。
花朵队、花之队、花式装队。
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