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典的意思、本典的详细解释
本典的解释
根本的法典。《逸周书·本典》:“幼愚敬守,以为本典。” 朱右曾 校释:“治之本,国之典也。”
词语分解
- 本的解释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 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 原来:本来。本领。
- 典的解释 典 ǎ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 标准,法则:典章。典制。典故(.典制和掌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 指典礼:盛典。大典。 主持,主
专业解析
本典的详细释义(汉语词典角度)
“本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相对特定,主要具有以下两层意思:
-
根本的法则或典籍:
- 释义: “本”指根本、基础、本源;“典”指法则、标准、经典著作。因此,“本典”合起来可以理解为作为根本依据的法则或典籍,即最基础、最重要的经典或规范。
- 用法: 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指代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或法则。
-
特指明代梅膺祚所编字书《字汇》的自称:
- 释义: 这是“本典”最著名和特定的用法。明代学者梅膺祚编纂了一部重要的字典《字汇》。在这部字典的序言、凡例或正文中,编者常以“本典”自称其著作,意为“这部典籍”或“本书”。
- 背景与权威性: 《字汇》在中国辞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首次采用按笔画多少排列部首和单字的方法(共214部),并首创了“检字表”,极大地方便了查检,对后世的字典编纂(如《康熙字典》)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当《字汇》自称“本典”时,体现了编者对其著作作为权威工具书地位的认知。
- 例句(引自或仿《字汇》体例): “本典分部二百一十有四…”;“此字见载于本典某部”。
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日常使用中,“本典”一词已非常罕见。其第一个义项(根本的法则典籍)基本被其他词汇(如“根本大法”、“经典著作”、“典籍”本身)所替代。第二个义项(特指《字汇》)则主要存在于研究古代汉语、辞书史或文献学的学术语境中,当直接引用或讨论《字汇》本身时才会出现。
“本典”的核心含义指向作为根本依据的典籍或法则。其最具权威性和历史意义的用法是明代字典《字汇》的自称,这是汉语词典学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已极少使用。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本典”词条的解释会涵盖其基本含义,并明确指出其作为《字汇》自称的特殊用法。这是汉语词汇研究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
- 《字汇》(梅膺祚 著): 原始文献。在《字汇》的序言、凡例及正文中可见编者使用“本典”自称该书。
- 《康熙字典》: 在序言或引用中可能会提及前代字书《字汇》及其体例,间接印证“本典”的指代。
- 辞书学史研究著作(如《中国辞书学史》等): 在介绍《字汇》的历史地位和编纂特点时,必然会提到其自称“本典”的惯例。
- 大型权威在线汉语词典资源(如“汉典” zdic.net、“国学大师” guoxuedashi.com 等): 这些网站收录了《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内容,可查询到“本典”的释义(注:当前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有效在线链接,故此处仅说明来源类型)。
网络扩展解释
“本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根本的法典”,主要用于指代治理国家或事务的基础性、纲领性法规。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本典”由“本”(根本)和“典”(法典、典籍)组成,字面意为“根本的典籍或法典”。其核心含义是作为治国或行事依据的基础性法规。
-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逸周书·本典》:“幼愚敬守,以为本典。”清代学者朱右曾对此的校释为:“治之本,国之典也。”,强调其在国家治理中的纲领性地位。
-
用法与示例
- 文献引用:如“援古证今,查过本典,方知做法正确”(),体现其作为权威依据的功能。
- 比喻扩展:现代语境中也可比喻某领域的核心规范,如“文明是一本典雅的书”()。
-
相关分析
从构词看,“本”强调根源性(如对“本”的释义为草木之根),而“典”则指向规范性文本,组合后凸显法典的基础性与不可替代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逸周书》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八节报春贬累表树並悉碧青比特畅通无阻裧輤琮玺村信错过唔笃贰乘肥胡钢铁高驾更爽股东寒蝉罕物黑河市笺纸惊神泣鬼隽句揩羯鼓眍瞜愧不敢当枯宅嬾残敛心灵袜李廷珪墨麓林逻侦墨林难産捻船黏餻攀累陗绝穷袴气眼三火深闳神签身无寸缕守候双螺书读五车速胜挑痧梃子铜贝鲜冠下帏鏬隙膝地斜迳昔留昔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