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xpect]∶看护;护理
妈妈日夜在医院里守候着外婆
(2) [wait]∶等候
她没有睡觉,正在守候他的归来。——《红岩》
(1).守卫;看护。《汉书·严助传》:“边城守候诚谨, 越 人有入伐材者,輒收捕焚其积聚。” 清 邵曾训 《蚕妇吟》:“守候蚕眠不思卧,麦秋寒觉夜难过。”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一次又一次,可怜人重新挺起眼皮,看看周围守候的 欢喜 母子。”
(2).等待。《三国演义》第五五回:“ 刘备 早早下马受缚!吾奉 周都督 将令,守候多时!”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下》:“同一货也,从外国来者,有运脚之费,有周转之劳,而与外国人买者,且復有繙译之艰,守候之苦。” 沙汀 《丁跛公》:“失望和饥饿,已经打击得他十分疲倦了;因为在长久的守候中,那账房催了他三次吃饭,他都推说:‘我不饿。’”
“守候”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怀着期待或责任感在某处等待、守护或陪伴,强调一种主动而持久的关注状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守候”不仅描述行为,更传递出一种情感上的坚持与责任感,是汉语中富有温度的表达。
“守候”是一个以心态为中心的词语,意指等待、盼望或守护某人或某事。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恋、期待和思念,也可以表示对某种事物的守护和守望。
“守候”由“宀”和“聿”两个部首组成。“宀”表示“室内”,而“聿”表示“书”。它共有15个笔画,其中,“宀”占4个笔画,而“聿”占11个笔画。
“守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起源,它是由古代人对待亲人或宝贵之物的心态所形成的表达。在繁体字中,“守候”保留了原始的意思和字形。
古时候,“守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其中,“守”字的上部为“宀”部,下部为“垂”部,代表守护的意思;而“候”字的上部为“人”部,下部为“口”部,代表等待的意思。
1. 他在海边守候了整整三天,终于等到了她的归来。
2. 她每天守候在丈夫的床前,不离不弃。
守护、守望、守纪、守信、守时、守法
等待、盼望、期待、守护、守望
放弃、离开、忘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