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花县的意思、花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花县的解释

晋 潘岳 为 河阳 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见《白孔六帖》卷七七。后遂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 唐 李贺 《春昼》诗:“ 平阳 花坞, 河阳 花县。”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入幕》:“连营刁斗月如霜……花县接壶浆,蹔得与故人欢畅。” 清 吴伟业 《赠昆令王莘云尊人杏翁》诗:“快马柳城常命酒,软舆花县暂闻琴。”参见“ 河阳一县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花县"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解释需从历史文化典故与地理实体两个维度展开:

一、历史典故释义 "花县"典出《晋书·潘岳传》,特指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任河阳县令时,于县境内遍植桃李,形成"河阳一县花"的景观。唐代李白《赠崔秋浦》中"河阳花作县"即用此典,后成为地方官勤政惠民、政绩卓著的代称。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收录为典故词条,属文人诗词中的雅称用法。

二、地理实体释义 清代《广州府志》记载,花县(现广州市花都区)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置县,因境内"花山"而得名,属广府文化核心区。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改为广州市花都区,该行政沿革在《花都区志·建置沿革》中有明确记载。现存清代"花县县署"遗址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佐证其历史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花县”是一个具有文学意象和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1. 词源典故
    源于晋代潘岳(即潘安)任河阳令时,在全县遍植桃花的典故。据《白孔六帖》记载,因桃花繁盛,河阳县被称为“河阳一县花”,后以“花县”代指治理有方、风景秀美的县治。

  2. 文学意象
    唐宋诗词中常以“花县”象征地方官政绩斐然或县域风光优美。例如:

    • 唐代李贺《春昼》用“河阳花县”描绘春日盛景;
    • 明代阮大鋮《燕子笺》以“花县接壶浆”暗喻治理得当。
  3. 现代指代争议
    部分资料(如、4)提到“花县”对应今广州市花都区,但此说法权威性存疑。历史上花都区原名“花县”,1993年更名,可能与典故存在关联,但需注意二者并非直接等同。

建议需要进一步确认现代地名关联时,可参考地方志或权威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叆叆八奸杯蛇贬称踩践棎子超凡入圣嗔诃尘化持位棰杀处正翠巘大姬大暮黩乱蕃蔽飞舞疯癫院豪叫花黄浑大魂飞胆战嘉句江头蠒足交虬盦寄鞮浸槽粳米敬业乐群井鱼金錽僦度看家戏琏璐裂眦灵丁离携门户册木蓝平目扦插前敌骞越怯挠爇节升官图四壁厢耸慕索头素手宿泽王泽晚快边误衍显誉贤仲仙驺小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