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队仗的意思、队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队仗的解释

(1).仪仗队。《宋书·恩倖传·阮佃夫》:“帝每北出,常留队仗在 乐游苑 前,弃之而去。” 唐 元稹 《连昌宫词》:“百官队仗避 岐 薛 , 杨氏 诸姨车鬭风。”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明参政》:“行数日,队仗整肃如行军焉。”

(2).排偶对仗。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降自 齐 梁 ,专攻队仗,边幅復狭。令閲者白日欲卧。”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顿税》:“ 叔养 古诗微嫌冗长, 竹垞 所评良然。至五律高亮,队仗鲜明;七言律絶,亦復翩翩振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队仗”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仪仗队(主要含义)

  1. 基本解释
    指古代帝王或官员出行时的仪仗队伍,通常由侍卫、旗帜、乐器等组成,用于彰显威仪。

    • 例证:唐代元稹《连昌宫词》中“百官队仗避岐薛”,描述官员仪仗队列的盛大场景。
  2. 历史演变
    最初为军事术语,后延伸至礼仪场合。如《宋书》记载南朝宋明帝留队仗于乐游苑,突显其政治象征意义。


二、排偶对仗(文学术语)

  1. 基本解释
    指诗文创作中的对仗手法,要求词句结构、词性、声韵等严格对应,常见于骈文和格律诗。

    • 例证:清代沈德潜批评齐梁文学“专攻队仗”,认为过度追求形式导致内容空洞。
  2. 应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学批评,如陈田评价明代诗人“五律高亮,队仗鲜明”,强调对仗工整的美学效果。


使用建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队仗(duì zhà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指的是队伍中的战争或战斗行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队(duì)的部首是阝,总共有7画; - 仗(zhàng)的部首是人,总共有8画。 来源: 队仗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这篇古籍中,用来描绘军队的战斗状态。 繁体: 在繁体字中,队仗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队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类似,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 1. 军人们通过严密的训练,提高了队仗的战斗力。 2. 这支队伍在紧急情况下展现出了惊人的队仗。 组词: - 队伍(duì wǔ):指组成一个整体的一群人,通常用来形容军队或其他集体组织; - 仗义(zhàng yì):指坚守道义、主动伸张正义; - 阵容(zhèn róng):指队伍的编制和组合方式。 近义词: 军势(jūn shì)、战斗力(zhàn dòu lì) 反义词: 解散(jiě sàn)、溃散(kuì sàn)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