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河清的意思、黄河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河清的解释

(1). 黄河 水本浑浊,古人以 黄河 水清为祥瑞的征兆。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夫 黄河 清而圣人生。”《旧唐书·五行志》:“ 宝应 元年九月甲午, 华州 至 陕州 二百餘里, 黄河 清,澄澈见底。”

(2).比喻难得、罕见的事。《宋史·包拯传》:“ 拯 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 包拯 笑比 黄河 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黄河清”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黄河清”原指黄河水由浑浊变清澈的现象。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河水常年浑浊,因此“水清”被视为罕见之事。古人将其视为祥瑞征兆,并衍生出比喻义,形容难以实现或极其罕见的事。


二、历史与文化内涵

  1. 祥瑞象征
    三国时期李康《运命论》提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认为黄河水清预示圣人降临或天下太平。后世将此与政治清明关联,如《宋史》记载包拯刚正不阿,民间称其笑容“比黄河清”。

  2. 文学与成语
    古代文献如《左传》《管子》多次提及黄河浑浊,成语“俟河之清”比喻等待不可能之事,如《左传》中子驷言:“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三、实际历史事件

  1. 记载案例
    据史料记载,黄河历史上至少43次变清,最早见于汉桓帝时期。例如:

    • 明嘉靖年间:黄河水清三日,后发生关中大地震(8.0-8.5级),民间演变为“黄河清,必有灾”。
    • 1852-1853年:因干旱导致泥沙沉积减少,河水短暂变清。
  2. 科学解释
    自然因素为主,如上游洪水冲刷河道、干旱减少泥沙悬浮;人类活动如水土治理、工业停滞也可能短暂改善水质。


四、现代意义

如今,黄河生态治理成效显著,部分河段水质持续改善。但“黄河清”仍承载文化符号意义,既象征环境保护成果,也提醒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复杂关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科学分析,可参考、5、11、12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黄河清》的意思

《黄河清》是指黄河的河水清澈透明、水质清洁。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沧桑,曾经因为大量的沉积物而被誉为“中国的忧伤”。但是近年来,通过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黄河水质得以明显改善,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这就是指《黄河清》。

拆分部首和笔画

《黄河清》中的汉字拆分部首是“水”和“面”,其中“水”表示与水有关,而“面”则表示与河流的表面有关。

根据《辞海》的解释,《黄河清》的笔画数目为18画,其中“黄”为六画,“河”为八画,“清”为四画。

来源和繁体字

《黄河清》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皇帝亲自作词,题名清乾隆皇帝御题“黄河清如许,风翻碧沙碧河清”。

在繁体字中,尚无专门的繁体字版本,一般依然使用简体字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汉字“黄”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黄也,中正之色也”,字形略有不同于现代汉字。

汉字“河”在古代常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左右结构,一种是上下结构。在《说文解字》中,将两种写法并列解释。

汉字“清”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相同,没有太多的变化。

例句

1. 黄河清流终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 黄河清,折射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组词

1.黄河(名词)

2.清澈(形容词)

3.流动(动词)

4.河水(名词)

5.生态修复(名词)

近义词

1. 黄河水流清澈

2. 黄河湍急清亮

反义词

1. 黄河浑浊

2. 黄河泥沙悬浮

别人正在浏览...

变例兵长博茨瓦纳布袋和尚侧眼冲积物寸土尺金雕刿耳满鼻满废堕风疾風書富矿腐散高后各就各位歌鱼规袭害政还转浩态花阵婚俗霍落价傧江稻见怪非怪较论急带节事津津有味绝妙开径乐棚柳斗李膺舟律尺律厤马腹冥眗亡见纽约大学日势三千六百钓上冻圣淑身壳深图远算霜闺姝好厮竖死头宋词素柰田积头儿图谋不轨卫士五亲六眷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