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北洋军阀的意思、北洋军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北洋军阀的解释

[the Northern Warlords] 中国清代末期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916年袁死后,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领先后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各系军阀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混战。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1927年直系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奉系军阀政府垮台,历时十七年的北洋军阀从此覆灭

详细解释

民国 初年代表北方封建势力的军阀集团,是 清 末北洋势力的延续。最初首领是 袁世凯 。 袁 死后,分化为 直 、 皖 、 奉 三系,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先后控制了当时的 北京 政府,历时十七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军事集团为核心的地方割据势力,主要活跃于1912年至1928年。这一名称源于清末“北洋大臣”职衔,其势力范围最初以直隶(今河北)为中心,后扩展至华北、东北等地。该集团以袁世凯为首,依靠新式陆军和外国支持,逐步掌控中央政权,形成军阀混战的政治格局。

核心特征与历史分期

  1. 军事主导:北洋军阀以军队为权力基础,实行“武力统一”政策,各派系通过控制军队扩大地盘(《中国近代史词典》。
  2. 派系分化:袁世凯死后分裂为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璋、曹锟)、奉系(张作霖)三大主要派系,后期衍生出孙传芳等地方军阀(《中华民国史》。
  3. 列强依附:各派系分别获得日本、英国等帝国主义支持,如皖系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换取军事援助(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

社会影响

该词条释义综合参考《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辞书,历史数据源自国家档案馆公开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北洋军阀是1912年袁世凯去世后至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控制中国中央政权及北方地区的军事政治集团,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军阀混战时代”。以下从定义、历史背景、主要派系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时间范围

北洋军阀起源于清末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因袁世凯曾任“北洋大臣”而得名。其统治时期为1916年(袁世凯去世)至1928年(东北易帜),名义上接受北京政府领导,但实际由各派系军阀割据控制,故北京政府亦称“北洋政府”。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后发展为北洋六镇(师),奠定军事基础。
  2. 掌权: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系掌握中央政权;1916年袁死后,北洋集团分裂为直、皖、奉三系。

三、主要派系及代表人物

派系 控制区域 代表人物 依附列强
直系 江苏、江西、湖北 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 英美
皖系 安徽、山东 段祺瑞、徐树铮 日本
奉系 东北三省 张作霖、张学良 日本

(来源:)


四、统治特点

  1. 军事割据:以军队为核心,频繁发动内战(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忽视民生建设。
  2. 列强依附:各派系依靠不同外国势力支持,出卖国家主权(如《二十一条》签订)。
  3. 政治腐败:代表封建地主与买办资产阶级利益,导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

五、影响与结局

  1. 消极影响:国家分裂、主权丧失,民众生活困苦,五四运动等反抗频发。
  2. 积极变化:工业化与城市化萌芽,工人阶级、学生运动兴起,推动社会变革。
  3. 终结: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或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帮凑襃拔鼻鼽采伐成室承事秤停吃食舛谬淳德搭接片祷禳咄嗟额外之人泛神论发谈福利经济学妇征供须瓜牛瑰词河流横眉冷对千夫指合时角进妓家静斋开廓埳蛙磕匝口啜劳动人民两参连根拔连枝草丽藻马奶酒儚蚛描鸾刺凤暮翠朝红癖子妻息羣雅驱逐认鸡作凤杀胚市册失魂胆势降刷荡嘶叫踏游天宛推己及物违隔味欲文艘五行四柱仙乐攕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