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意思、皇朝的详细解释
皇朝的解释
封建时代对本朝的尊称。也称国朝。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皇朝以治定制礼,功成作乐。”《旧唐书·李义府传》:“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皇朝製作,稍以己意列其指归。”
词语分解
- 皇的解释 皇 á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皇帝。皇后。皇宫。皇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皇权。 大:皇皇巨著。冠冕堂皇。 对先代的敬称: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古同“遑”,闲遐。 古同“惶”,恐惧。 姓。
- 朝的解释 朝 ā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
专业解析
"皇朝"一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政治内涵,主要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由皇帝统治的朝代或政权体系,强调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特征包括:
- 世袭君主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通过世袭或武力更迭延续统治,如唐代李渊建立唐朝后传位李世民等子孙 。
- 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系统,如秦汉的三公九卿制、明清的内阁制 。
- 正统性象征:常与"天命"思想关联,自称为"奉天承运",如明清圣旨开篇用语 。
二、历史语境中的典型代表
- 强盛时期:如"汉唐皇朝"指汉朝(前202-220年)与唐朝(618-907年),以开疆拓土、文化繁荣著称。
- 制度典范:明朝(1368-1644年)确立内阁制,清朝(1636-1912年)设军机处,体现皇权集中化演进 。
三、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区别于"王朝":"王朝"侧重统治家族谱系(如李唐王朝),而"皇朝"强调政权形态及制度架构。
- 区别于"帝国":西方语境中的"帝国"(Empire)包含殖民扩张属性,而中国传统"皇朝"更注重宗法礼制与疆域治理。
权威参考来源
释义综合自《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相关制度论述参见《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皇朝”是汉语中对封建时代本朝的尊称,通常指代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政权。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词义:指封建时代对本朝的官方称呼,强调其正统性与统一性。例如“皇朝以治定制礼,功成作乐”(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
- 同义词:又称“国朝”,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旧唐书》中“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2.与“王朝”的区别
- 皇朝:特指统一区域、拥有皇帝称号的政权,如秦、汉、唐等朝代,需满足“帝国级别”(有皇帝及附属国)。
- 王朝:可用于分封诸侯国或区域政权,如周王朝由分封的诸侯国组成,统治者称“王”而非皇帝。
3.东西方差异
- 中国皇朝:更迭多伴随战争或政变,新政权与前朝往往无血缘联系,如唐朝取代隋朝。
- 欧洲皇朝:更迭通常通过血缘继承,如英国汉诺威王朝因绝嗣转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4.用法示例
- 文献引用:如“李家皇朝灭亡是历史的必然”(造句网)。
- 历史评价:皇朝常与治世、礼乐制度关联,如“功成作乐”体现其政治文化功能。
“皇朝”是中国历史语境中强调中央集权与皇帝正统性的术语,区别于“王朝”的广义用法。如需更完整的历史案例,可参考《旧唐书》《王文宪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翫柏高拔寨辩证濒近鷩衣勃缪裁切藏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尘秕承藉吃屁齿牙为猾穿戴窗眼黨戰点撆鵰翎东丹斗品敦任嚲委伏抱和尚鉴格箭壶间或疾忙离衆緑英梅曼谷面如满月明府民族主义破使牵衣轻弓七十二变化缺折入监油洒练三望上哲沙潊史不絶书时绌举盈手刺瘦顇霜暑贪吏条三窝四屠博忘命巫媪五放家贤臣闲架消凝细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