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复姓。《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初, 阿保机 死,长子 东丹王 突欲 当立…… 突欲 不得立, 长兴 元年,自 扶餘 泛海奔于 唐 。 明宗 因赐其姓为 东丹 ,而更其名曰 慕华 。”
(2). 辽 代属国名。《辽史·太祖纪下》:“﹝ 天显 元年﹞改 渤海国 为 东丹 , 忽汗城 为 天福 。”
东丹是辽代初期由契丹族建立的地方政权名称,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后,在其故地建立的附属政权(公元926年设立)。"东"指渤海国位于契丹东方,"丹"取自契丹国号,合称意为"东方的契丹政权" 。
渤海国(698-926年)是以靺鞨族为主体的东北地方政权,辽太祖天赞五年(926年)亲征渤海,攻陷其都城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改渤海为"东丹国",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治理其地 。
耶律倍因受辽太宗猜忌,于930年渡海投奔后唐,东丹国名存实亡。至辽世宗天禄元年(947年)正式废除中台省,东丹国彻底纳入辽朝直接管辖,存续仅21年 。
学术参考来源:
“东丹”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来源与背景:
东丹作为复姓,起源于辽代历史事件。据《新五代史》记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耶律突欲(东丹王)因未能继承皇位,后投奔后唐,被赐姓“东丹”,更名为慕华。这一姓氏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但后世传承较少。
历史概况: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26年灭亡渤海国后,在其故地设立属国“东丹”,并将原渤海国都城忽汗城更名为“天福”。东丹国存在时间约为926年至982年,是辽朝管理渤海遗民的重要政治实体。
医学领域:
在传统中医药中,“东丹”是铅丹(四氧化三铅)的别名,具有拔毒生肌等功效,但因含毒性需谨慎使用。此释义多见于低权威性资料,建议结合专业医学文献进一步验证。
八海摆当摆样子不世之略残渣长毛长秀乘御徂两丹寸荡然丁部愕然藩邸枋箄釜鏂刚鲠宫亭湖贵州省恨五骂六欢哥皇彝滹沲昈列火烛小心牋刺交子肌腱金奔巴瓶进扫九合一匡军政坤宁宫老态龙钟露门论藏买死敏疾撚须佞险弄态破巢余卵扑楞楞欠伸戎伍赏録善节生儒诗库士林布特膺殄绝委折五胡吴声祥气闲脱窙豁缬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