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牵衣的意思、牵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牵衣的解释

见“ 牵裾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牵衣(qiān y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意象的复合词,由动词“牵”(拉、拽)与名词“衣”(衣服)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用手拉扯、拽动衣物的动作,常见于古代诗文与现代文学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字面本义:拉扯衣物的具体动作

指用手拉住他人或自己的衣服,多用于表达挽留、依恋、求助或阻止等肢体语言。

例证: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此句描绘百姓拽住征兵官吏的衣衫、顿足痛哭的场景,凸显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之痛。


二、引申义:情感依附与挽留的象征

通过拉扯衣物的动作,隐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牵绊,如离别的不舍、恳求或依恋。

例证:

  1. 亲情眷恋: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诗中虽未直用"牵衣",但"牵衣顿足"的意象常被用于注解此背景下的民众悲怆)。

  2. 爱情缠绵:

    李煜《菩萨蛮》:"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偎人颤"暗含牵衣倚靠之态,表达幽会时的依恋)。


文化意象分析

"牵衣"在古典文学中常构成悲剧性场景,如战乱中的诀别(《兵车行》)、贫者的哀求(《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后的无助),或游子远行时亲人的不舍。这一动作浓缩了无力改变现实的脆弱感,成为表达人类共通情感的经典符号。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第101页。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215页。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牵"字释义。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唐代诗歌章节中关于杜甫、白居易的社会写实诗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牵衣”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与常见用法

  1. 字面意义
    指用手拉住他人的衣襟或衣物,通常描述一种亲密的肢体动作。例如在离别或恳求时,通过牵衣表达依恋或挽留之情。

  2. 象征意义
    引申为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密,如亲情、友情的深厚纽带。比如形容母子情深时可用“牵衣不舍”,体现情感上的难以割离。


二、特殊语境与历史典故

  1. 与“牵裾”的关联
    部分文献(如《汉语大词典》)提到“牵衣”同“牵裾”,后者源自三国典故:谋士辛毗为劝谏曹丕,拉住其衣裾力争,后以“牵裾”比喻直言进谏的行为。不过这一用法多见于历史或文学文本,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

  2. 文学意象
    古诗词中常以“牵衣”描绘场景,如南朝梁元帝诗句“嫩叶下牵裾”,通过动作细节表现人物的细腻情感。


别人正在浏览...

苞裹背心碧霄路躃躠苍黄反复诚然痴心出跋倒算彫骚遁时佛道赋秘刚卯耕盘乖烈贯丳龟鹤鬼头刀呵佛祖何自皇皇汲汲汇丰银行昏杂解分解沮金牋奏曲襟期九霞丹极休苛政猛于虎跨屋里间灵鲛蚂蚁啃骨头内宾秾华畔朋钳锤青皮倾耸秋方虬须客柔情绰态肉芽入款散小人上寻山亭沈晦时干霜鸷庶衍土封温莹现而今显影仙幢消肠酒细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