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鼗的意思、播鼗的详细解释
播鼗的解释
亦作“ 播鞉 ”。摇小鼓。《周礼·春官·瞽矇》:“瞽矇掌播鼗、柷、敔、塤、簫管、絃歌。”《论语·微子》:“鼓 方叔 入於 河 ,播鼗 武 入於 汉 。”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播,摇也。 武 ,名也。”《宋史·乐志二》:“古者,瞽矇、眂瞭皆掌播鼗,所以节一唱之终。” 明 归有光 《宋史论赞·章献刘皇后》:“ 章献 因锻银之邪,起播鼗之贱,以才拔承恩宠,至干大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击鼓的名 方叔 ,入於 河 ;播鞉的名 武 ,入於 汉 。”
词语分解
- 播的解释 播 ō 撒种:播种(弉 )。播种(恘 )(用撒布种子的方式种植)。播撒。夏播。春播。 传扬,传布:广播。传播。播音。播发。播弄。播扬(.宣扬,传扬;.发动)。播放。播映。 笔画数:; 部首:扌; 笔
- 鼗的解释 鼗 á 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 笔画数:; 部首:鼓;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播鼗”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文献记载和权威解释总结如下:
基本释义
播鼗(bō táo)指摇动小鼓的动作,特指古代乐师演奏时使用的带柄小鼓(形似拨浪鼓)。该词也写作“播鞉”,二者为异形词关系。
文献溯源
- 《周礼》记载:瞽矇(盲人乐师)的职责包括“掌播鼗、柷、敔、塤、簫管、絃歌”,说明这是古代礼乐中的重要演奏方式。
- 《论语·微子》用例:“播鼗武入於汉”,孔安国注解“播”为摇动,“武”为人名,指乐师通过摇小鼓参与礼乐活动。
- 《宋史·乐志》补充:播鼗具有控制歌唱节奏的功能,所谓“节一唱之终”。
延伸说明
- 乐器特征:鼗鼓两侧缀有小耳,摇动时双面击鼓发声,俗称拨浪鼓。
- 文化演变:从周代礼乐到宋代宫廷音乐,播鼗始终作为传统乐器存在,明代归有光《宋史论赞》中亦用此词描述历史人物。
- 文字学佐证:《广雅》《经籍籑诂》等字书均释“播”为“摇也”,印证其动作含义。
注意事项
该词属于文言雅言,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和传统文化领域。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注疏》《论语集解》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播鼗》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通过演奏鼓乐或敲打鼓鼗的方式来传播消息或信息。下面是关于《播鼗》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播鼗》这个词的部首是“扌”和“鼓”,它的总笔画数是14。
来源:《播鼗》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统文化,当时鼓鼗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乐器,用来传达信息和动员人们。后来,“播鼗”一词就形象地用来形容通过鼓鼗传播信息的场景。
繁体:《播鼗》的繁体字为「播鼗」。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播鼗》一词的基本构造和意思没有改变。
例句:他们通过打动人们心灵的演奏,成功地用音乐播鼗了爱国主义精神。
组词:播音、播种、鼗笙。
近义词:传达、传播、宣扬。
反义词:隐瞒、保密、封锁。
希望上述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