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文选·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 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 刘良 注:“水柔弱,淡然无欲,利育於物,故保道不亏而长坚固,此乃灵和之气所以为也。灵和,和之气也。”
(2).指祥和的政治气氛。 三国 魏 锺会 《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
(3).引申为和谐协调。《宋书·乐志一》:“哥倡既设,休戚已徵,清浊是均,山琴自应。斯乃天地之灵和,升降之明节。” 明 宋濂 《思媺人辞》:“群神衎衎以方响兮,奏灵和之凤笙。”
(4).古代善琴者。《文献通考·乐十》:“自古善琴者八十餘家,一十八样,究之雅度,不过 伏牺 、 大舜 、夫子、 灵开 、 灵和 五等而已。餘皆求意新状奇,终乖古制,君子不贵也。”
(5).殿名。 宋 徐铉 《柳枝·座中应制》词之一:“君恩还似东风意,先入 灵和 蜀 柳枝。” 宋 陈亮 《七娘子·三衢道中作》词:“风流家世传 张绪 ,似 灵和 新种垂杨缕。”参见“ 灵和殿 ”。
(6).指柳。
“灵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阐释,综合搜索结果,具体如下:
修养境界
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状态。源自道家思想,强调通过内在修炼达到与自然元气的和谐统一(《文选·郭璞<江赋>》有“禀元气於灵和”之句)。
政治与社会氛围
形容祥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如三国时期钟会《孔雀赋》中“感灵和而来仪”,以灵和喻太平盛世。
和谐协调
引申为事物间的和谐状态,如《宋书·乐志》提到音乐中的“灵和”是天地自然之气的体现。
古代善琴者
指代技艺高超的琴师,可能与琴曲中传达的和谐意境相关。
建筑与植物指代
道教哲学概念
道教将“灵和”视为一种人生态度,主张顺应自然、摒弃欲望,与《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相通。
“灵和”既可用于描述个人修养、社会状态,也可指具体事物(如琴师、柳树),其核心始终围绕“和谐”与“恬淡”。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典故,可参考《文选》《宋书》等古籍,或查阅道教相关研究。
《灵和》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灵”的意思是指具有特殊能力或力量的,常被用来描述非常神秘、超自然的事物或力量。而“和”的意思是指协调、融洽、和谐的状态。
《灵和》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其中,“灵”的部首是“火”,一共有七画;而“和”的部首是“口”,一共有八画。
《灵和》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演变过程。它的繁体字形式为「靈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对于《灵和》这个词来说,它的古时候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一种可能的古代写法为「靈與」。
下面是几个使用词语《灵和》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与《灵和》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柏涂薄少拨草瞻风才致琛贝秤停荡荡悠悠得这顶牛斗试锻练读书笔记烦蒸粉房够用谷都还责函列后苑瞷瑕极祸精志进历今年金张极推就歼科需矿泉诳妄丽精柳暗花遮李冶满座风生旄毡妙匹末期抛声调嗓乾倔乾嬭婆迁升前鱼凄沧庆氏学琼奴缺口色拒折要步豕亥豕鱼说得来庶子怂慂退食委蛇瘏口脱鈎网点吴锦虾酣相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