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灵和的意思、灵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灵和的解释

(1).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文选·郭璞<江赋>》:“保不亏而永固,禀元气於灵和。” 李善 注:“《春秋元命包》曰:‘水者,五行始焉,元气之凑液也。’” 刘良 注:“水柔弱,淡然无欲,利育於物,故保道不亏而长坚固,此乃灵和之气所以为也。灵和,和之气也。”

(2).指祥和的政治气氛。 三国 魏 锺会 《孔雀赋》:“有炎方之伟鸟,感灵和而来仪。”

(3).引申为和谐协调。《宋书·乐志一》:“哥倡既设,休戚已徵,清浊是均,山琴自应。斯乃天地之灵和,升降之明节。” 明 宋濂 《思媺人辞》:“群神衎衎以方响兮,奏灵和之凤笙。”

(4).古代善琴者。《文献通考·乐十》:“自古善琴者八十餘家,一十八样,究之雅度,不过 伏牺 、 大舜 、夫子、 灵开 、 灵和 五等而已。餘皆求意新状奇,终乖古制,君子不贵也。”

(5).殿名。 宋 徐铉 《柳枝·座中应制》词之一:“君恩还似东风意,先入 灵和 蜀 柳枝。” 宋 陈亮 《七娘子·三衢道中作》词:“风流家世传 张绪 ,似 灵和 新种垂杨缕。”参见“ 灵和殿 ”。

(6).指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灵和"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释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灵和"最早见于南朝史书《南史·张绪传》,特指柳树的秀美姿态。原文载齐武帝称赞灵和殿前柳树"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由此确立该词形容事物自然灵动的美学特质。

二、词义引申 在《辞源》中,"灵和"延伸出两层内涵:一指天地间的灵气和顺,《云笈七签》用"灵和之炁"描述道家修炼时调气息;二喻人的风姿俊逸,《全唐诗》有"灵和风暖太昌春"之句,用以赞颂人物气度。

三、现代语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该词时强调其双字结构的表意特征:"灵"含灵动、精妙之义,"和"取和谐、协调之意,组合后多用于文学创作,形容事物兼具灵动性与协调性的美学状态,如当代散文常以"灵和毓秀"描写江南园林景致。

注:文献对应来源 中华书局《南史》卷三十一 道藏本《云笈七签》卷十二 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诗》卷五百八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

网络扩展解释

“灵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阐释,综合搜索结果,具体如下:


核心义项

  1. 修养境界
    指柔和恬淡、清心寡欲的修养状态。源自道家思想,强调通过内在修炼达到与自然元气的和谐统一(《文选·郭璞<江赋>》有“禀元气於灵和”之句)。

  2. 政治与社会氛围
    形容祥和安定的政治环境,如三国时期钟会《孔雀赋》中“感灵和而来仪”,以灵和喻太平盛世。

  3. 和谐协调
    引申为事物间的和谐状态,如《宋书·乐志》提到音乐中的“灵和”是天地自然之气的体现。

  4. 古代善琴者
    指代技艺高超的琴师,可能与琴曲中传达的和谐意境相关。


扩展义项

  1. 建筑与植物指代

    • 殿名:历史上曾有以“灵和”命名的宫殿。
    • 指柳树:因柳枝柔美飘逸,古人以“灵和”代称柳(如《南史·张绪传》典故)。
  2. 道教哲学概念
    道教将“灵和”视为一种人生态度,主张顺应自然、摒弃欲望,与《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的思想相通。


“灵和”既可用于描述个人修养、社会状态,也可指具体事物(如琴师、柳树),其核心始终围绕“和谐”与“恬淡”。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典故,可参考《文选》《宋书》等古籍,或查阅道教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伴灵惫老跰跹表姊妹碧青策筹车攻马同撤烂污诚感充甸网吹铜春霖辞谢当局导航台导骑钉是钉,铆是铆地平川都保正逗五逗六短什敦直顿壮多样性高胜更制寒怯盒菜荒庭灰尘火兵假传圣旨坚定健妇计参紧促靖恭晋用楚材觉星略定螺青旁射僻处罴貅破家县令谯居罄露懃惓雀息摄斋说开鼠乳天阙尉承文词文帅下酒衔羽嚣外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