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中的景物。 郭沫若 《橄榄·三詩人之死》:“﹝兔子﹞在美人蕉的花叢中,在碧綠的嫩草裡,互相追逐着的情形最是有風趣的畫景。”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這幅畫景,猶然清清楚楚的擺在腦際。”
"畫景"的漢語詞典釋義
"畫景"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畫"(描繪、圖像)與"景"(風光、景象)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如畫般優美的自然或人工景色,強調視覺上的藝術性與觀賞性。以下為詳細解析:
如畫的風景
指具有構圖、色彩、意境等美學特征的景色,常形容山水、園林等自然或人文景觀。
例:"西湖的秋日畫景,吸引無數遊人駐足。"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567頁。
藝術化的場景描繪
在文學或藝術創作中,指通過文字、繪畫等手段刻意營造的視覺意象。
例:"小說中對江南水鄉的畫景描寫,令人身臨其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02頁。
詞語 | 側重方向 | 差異點 |
---|---|---|
畫景 | 藝術性、觀賞性 | 突出"如畫"的審美特質 |
風景 | 自然或人文景觀 | 廣義泛指,無特定藝術暗示 |
景緻 | 精緻、别緻的景色 | 強調細節的雅緻 |
"畫景"屬偏正結構複合詞,最早見于明清文學作品,受山水畫藝術影響而普及。其概念融合中國傳統美學中"詩畫同源"的理念,即自然景觀與藝術創作的相互轉化。
來源:《中國古典美學範疇》中華書局,2009年,第213頁。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語言學著作,具體用例可進一步查閱相關文獻。
“畫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基本定義
指通過繪畫或文字描繪的景物,既包含實際畫作中的場景,也形容文學作品中對景象的生動刻畫。例如郭沫若在描寫兔子時,用“有風趣的畫景”形容其動态美感。
延伸用法
在文學或日常表達中,常被用來比喻描寫手法或表達能力的逼真程度,如“文字如畫景般鮮活”。這種用法強調畫面感和代入感,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
詞源與場景
源于古代繪畫藝術,最初特指畫中景物(如李劼人《死水微瀾》中“腦際的畫景”),後擴展至文字創作領域,適用于評價藝術作品的視覺表現力或語言描述的生動性。
提示:若需了解該詞在成語、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網絡資源中的擴展内容。
哎哈隘陋哀切黯黣安矢柏成子臯白厲厲報關辯惠逋丑不待見部堂嗔視道盡塗殚道士墜驢等郎媳墊陷豆薯賦彩富鄭公過手貨橫鬧荒悖花甎會試計結晶輝勁麗金漚浮釘俊智搕額控制器魁人廓爾喀人朗旭覽揆老患雷莢镂肌牛皮筒破産竊賊奇觀曲曲彎彎審案身工食馔一口疏微絲蠒嵩峻剔發外官畏明為山九仞,功虧一篑獻費鮮缟相圃險象小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