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恐的意思、沮恐的详细解释
沮恐的解释
(1).恐吓。《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沮之以兵” 唐 孔颖达 疏:“谓他人劫胁以军众,沮恐之以兵刃也。”
(2).气馁而惶恐。《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 殷 桓 之下,专恃 王恭 , 恭 既破灭,西军沮恐。” 胡三省 注:“沮恐,言气沮而心恐也。”
词语分解
- 沮的解释 沮 ǔ 阻止:沮遏。 坏,败坏:沮丧(刵 )(失意,懊丧)。色沮。力竭功沮。 沮 ù 〔沮洳〕低湿的地带。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恐的解释 恐 ǒ 害怕,畏惧:恐惧。恐怖。恐慌。惊恐。有恃无恐。 恫吓(?):恐吓(?)。 疑虑:恐怕。恐不能成功。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沮恐”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是指因受到阻碍、打击或面对不利情况而产生的沮丧与恐惧交织的复杂心理状态。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
释义:
- 沮 (jǔ): 本义有“阻止”、“败坏”、“颓丧”、“灰心失望”等意思。在“沮恐”一词中,主要取其“沮丧”、“灰心”、“颓废”的心理状态含义。
- 恐 (kǒng): 本义是“害怕”、“畏惧”。
- 沮恐: 将“沮”与“恐”结合,意指因受挫、受阻或面临困境而感到既沮丧失望又惶恐不安。它描述的是一种复合情绪,包含了因事情不顺而产生的低落、灰心(沮),以及对未来或后果的担忧、害怕(恐)。
-
用法与语境:
- “沮恐”通常用作动词或形容词,描述人的心理状态。
- 它常用于描述面对权威、强敌、重大挫折或不可抗力时产生的消极情绪。
- 例句(参考古代文献用法):
- “将士闻之,莫不沮恐。” (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感到沮丧和恐惧的。) —— 此句体现了面对不利消息(如战败、强敌压境)时军队士气的低落和恐慌。
- “其计不行,心怀沮恐。” (他的计谋未能施行,心中感到沮丧和恐惧。) —— 此句体现了计划受挫后的失望和对后果的担忧。
-
特征与辨析:
- 复合情绪: “沮恐”强调沮丧与恐惧两种情绪的交织和并存,而非单一情绪。
- 文言色彩: 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沮丧”、“恐惧”、“惶恐不安”、“灰心丧气”等词来表达类似意思。“沮恐”本身带有较强的书面语和古语色彩。
- 侧重受挫感: 与单纯的“恐惧”相比,“沮恐”更强调因受挫、失败或阻碍(“沮”)而引发的恐惧。
- 程度: 表达的是一种较为强烈的负面情绪状态。
权威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是汉语词汇释义的权威标准。虽然“沮恐”作为复合词未单独收录,但对“沮”和“恐”的释义是其构成基础。其中“沮”释义包含“(神色、气氛等)颓丧;低沉” (P.686),“恐”释义为“害怕;畏惧” (P.734)。复合词“沮恐”的含义正是这两个字义的结合与引申。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这部大型综合性辞典对字词的释义更为详尽,包含古义和用例。“沮”字条下包含“败坏”、“阻止”、“丧气、颓丧”等义项(如引《庄子·逍遥游》:“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恐”字条下明确释义为“畏惧、害怕”(如引《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为理解“沮恐”的复合含义提供了依据。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 该字典专门解释古汉语中的字词。其对“沮”的释义包含“阻止”、“败坏”、“颓丧”(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若天不祚汉,则沮其成也。”此处“沮”有使失败、败坏意,引申可指人因此沮丧)。对“恐”的释义为“害怕,恐惧”(引《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必将犀玉之杯…吾畏其卒,故怖其始。”)。这直接支持了“沮恐”在古汉语语境中的理解和使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P. 197 (“沮”), P. 226 (“恐”)。
- 古代文献用例(如《后汉书》、《三国志》等): 在史书等古籍中,可以找到“沮恐”的实际用例,例如描述军队士气或人物心理状态。例如,《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中可能有类似描述(需具体查证古籍原文)。这些实际用例是理解该词历史用法和确切含义的最直接证据。来源:历代史书、文集等古籍文献。
“沮恐”意指因受挫、受阻或面临困境而产生的沮丧失望与惶恐不安交织的复杂心理状态。它是一个带有明显文言色彩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含义由“沮”(沮丧、颓废)和“恐”(恐惧、害怕)两个语素复合而成,强调在逆境中产生的双重负面情绪。理解其含义需结合权威辞书对单字的解释以及古籍中的实际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沮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恐吓
指通过威胁、胁迫等方式使人感到恐惧。例如《礼记·儒行》中“劫之以众,沮之以兵”的唐代注解提到“沮恐之以兵刃也”,即用武力威胁他人。
-
气馁而惶恐
形容因受挫或压力导致失去勇气,同时伴随恐惧和沮丧的心理状态。如《资治通鉴》记载“西军沮恐”,胡三省注解为“气沮而心恐”。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 心理层面:多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在遭遇失败、困境时的消极情绪,如事业受挫、学业压力等场景。
- 行为层面:可指通过语言或行动施加威胁,例如“沮恐之以兵刃”即用武器进行恐吓。
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书面用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籍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例证,可参考《礼记》《资治通鉴》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拔火罐薄笨车背理碧月博进不会得参虎刬内超羣拔类撑犁孤涂城市社会学答带代码点纸画字调粉斗闷子斗升肠豆蔬沸脣飞鳐風簾丰雅浮财旱队滑规货易街头诗惊扰锦衣抗音宼粮泪叶令慈凌侮流水朝宗落差铆接美事靡葬恁每孽孽疲隶頩顔普罗列塔利亚特起锚赏春笙磬同音蝨目鱼市肆豕心时症丝妇私伢宋子搜罗甜软痛癏铜浑土坑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