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宋 代中书省所宣圣旨的留底,其大事经过奏禀的称为“画黄”。《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为底: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録黄’。”《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权给事中 王巖叟 言:‘ 安燾 资材闒茸,器识暗昧,旧位且非所据,况可冠洪枢,顓兵柄!所有画黄,谨缴进。’” 清 恽敬 《重修瑞金县署记》:“华厅东后室为籤押房, 汉 曰画诺,君臣同辞。 唐 宋 曰画黄,曰押詔,君之辞。”
(2).常绿小乔木藤黄的树脂,黄色颜料,用于绘画。 元 周达观 《真腊风土记·出产》:“画黄乃一等树间之脂,番人预先一年以刀砍树,滴沥其脂,至次年而始收。”
“画黄”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两种主要释义的综合说明:
指中书省起草圣旨的留底文件,具体分为:
(注:历史依据源自《宋史·职官志一》,属于宋代中央机构运作的重要制度。)
指藤黄树脂制成的黄色颜料,提取自常绿小乔木藤黄的树脂,因其色泽鲜明,常用于传统绘画与书法创作。这种天然颜料在古代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上解释综合了历史制度与艺术材料两类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相关文献或中国绘画史资料。
画黄(huà huáng)是指使用黄色的颜料或笔墨绘制图画或字体。黄色是一种明亮、温暖、喜庆的颜色,具有象征财富、官运和吉祥的意义。
《画》字的拆分部首是“田”,总笔画数是8。
《黄》字的拆分部首是“⺡”,总笔画数是11。
《画黄》一词来源于古代绘画技法。古人常用黄色来描绘金色、土地、成熟的稻谷等,寓意着丰收和富贵。
繁体字中,《画》字写作「畫」,《黄》字写作「黃」。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略有差异。《画》字古时的写法中,横线放在中间,上下各加一点,看起来形如“〆”;《黄》字古时的写法中,上方有一横,中间有两个点,底部由两拳形状构成。这些古代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常见了。
1. 他用金黄的颜料画了一幅美丽的夕阳。
2. 我们选择用黄色字体画出重要部分,使得它们更加显眼。
1. 画面(huà miàn):绘画表面或视觉内容。
2. 画家(huà jiā):从事绘画艺术的人。
1. 绘画:用笔墨等材料来表现形象、描绘事物。
2. 绘制:用线条、颜色等工具勾勒出形状或图案。
1. 抹黄(mǒ huáng):用布、纸等擦拭黄色的痕迹,使其消失。
2. 黑白(hēi bái):指不带颜色的、只有黑和白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