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蹈的意思、高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蹈的解释

(1) [travel to a far place]∶远游

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2) [be a hermit]∶过隐居的生活

嘉遯龙盘,玩世高蹈。——晋· 张协《七命》

详细解释

(1).举足顿地。(1)远行。《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公及 齐侯 、 邾子 盟于 顾 。 齐 人责稽首,因歌之曰:‘ 鲁 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 杜预 注:“高蹈,犹远行也。” 孔颖达 疏:“高蹈,高举足而蹈地,故言犹远行也。”一说暴跳貌。《吕氏春秋·知化》“ 子胥 两袪高蹶而出於廷” 汉 高诱 注:“两手举衣而行。蹶,蹈也。《传》曰‘ 鲁 人之皋,使我高蹈’,瞋怒貌,此之谓也。”(2)喜悦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醖藉者见密而高蹈。” 詹鍈 义证:“高蹈是説高兴得举足顿地,犹之乎説手舞足蹈。”(3)感奋貌。《列子·汤问》:“ 师襄 乃抚心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 师旷 之清角, 邹衍 之吹律,亡以加之。’” 马骏声 《端阳赫丽楼独酌》诗:“客里光阴草草过,抚心高蹈奈愁何?”

(2).指隐居。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跡 微子 之踪,措身 陈平 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乐业。”《梁书·止足传序》:“虽祸败危亡,陈乎耳目,而轻举高蹈,寡乎前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党祸起新朝,正士寒心,连袂高蹈。”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四:“有少数的个人英雄索性高蹈,讽刺‘前线主义’,而强调‘宣传不是艺术’。”

(3).指隐士。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如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则 舜 不为高蹈也, 舜 不为真隐也。” 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且僕非不愿为高蹈,而有恋於此也。”

(4).崛起;特出。 唐 韩愈 《荐士》诗:“国朝盛文章, 子昂 始高蹈。”

(5).高超;超脱。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葆光既清尚,命尹亦高蹈。” 郭沫若 《纪念碑性的建国史诗之期待》:“自抗战发动以后,多数的作家执笔从戎,参加了战地服务工作,便是平常态度最高蹈的,也都把生活习惯和精神动向改变了,力求与时代配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高蹈”是一个多义性较强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随语境变化而有所不同。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行为举止高尚、超凡脱俗,强调远离世俗的境界。常用于形容人追求高洁品德或精神境界,如《左传》中“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即表达了对超脱行为的感叹。

二、具体义项

  1. 远行/远游
    原指举足远行,如《左传》杜预注:“高蹈,犹远行也”()。
    :古籍中“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即用此义。

  2. 隐居生活
    引申为避世隐居,如晋代张协《七命》中“嘉遯龙盘,玩世高蹈”()。
    特点:强调通过隐居实现精神超脱,与“隐士”概念相关联。

  3. 超然境界
    在文学语境中可指思想或艺术上的高超境界,如《列子·汤问》描述琴声“抚心高蹈”表达精神升华()。

三、特殊用法

四、使用建议

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古籍中常见“远行”或“隐居”的实指,现代多用于形容精神境界。可参考权威字典(如《汉典》)或经典文献用例以准确把握。

网络扩展解释二

高蹈这个词的意思是指行走在高处或者高耸的物体上。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高”部首,右边是“舀”部首。拆分成笔画的话,“高”部首有一笔,“舀”部首有六笔。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就是由高和舀两个字合并而成。在繁体字中,高蹈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没有特殊的变化,仍然是由高和舀两个字组成。一个例句可以是:“他在悬崖边高蹈起舞。”关于组词,可以有高蹈行、高蹈跳等。与高蹈意思相近的词有高跳、登高等。反义词可以是低蹈、下降等。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八科巴拿马运河宝剑熛炭弊谋逼劝偪仄步入琩珫晨发冲扩岱宗当魱黨與丹毫大圆镜智玷捶电子陶瓷斗禄趸当蕃蔽高趣格律跟斗虫观想孤窆龟缩贵主河沿黄盖花孃糊突鉴悟铰孔饥不遑食脊肋敬礼朗润兰质蕙心两得其中例银吕氏曼福面壁觅活潜濩气不过朅休企足热心苦口盛茂世不曾史学衰孑抬秤微谋文徽五笔字型电脑无射祥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