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事的意思、後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事的解釋

(1) [what happened afterwards]∶後來發生的事情(多見于章回小說)

此是後事,暫且不表

(2) [funeral affairs]∶喪事

三天辦完後事

(3) [sth. after dead]∶生前未盡之事

老頭子感到健康狀況一年不如一年,已經着手安排後事

詳細解釋

(1).後來的事。《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天子實雲,雖有後事, 晉 勿與知可也。” 唐 白居易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詩:“家貧憂後事,日短念前程。”《紅樓夢》第三二回:“後事如何,下回分解。”

(2).身後之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 爽 輔少子。”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納》:“ 納 遂授以後事,言畢而卒。”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太醫》:“醫醒而大病,自知不起,乃以其語告妻,囑托後事。”

(3).《禮記·喪服小記》:“父母之喪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後事,其葬服斬衰。” 孔穎達 疏:“後事,謂葬父也。”後泛指喪葬事宜。 宋 歐陽修 《梅聖俞墓志銘》:“ 聖俞 卒,於是賢士大夫又走弔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親且舊者,相與聚而謀其後事。”《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夫人一邊啼哭,一邊教人禀知三位同僚,要辦理後事。” 巴金 《家》三二:“大表哥,現在也不是哭的時候,應該趕快給 梅姐 辦後事才對。”

(4).後方事宜。《晉書·山濤傳》:“ 鐘會 作亂於 蜀 , 文帝 将西征。時 魏 氏諸王公并在 鄴 ,帝謂 濤 曰:‘西偏吾自了之,後事深以委卿。’”《北齊書·趙郡王琛傳》:“ 高祖 将謀内讨,以 晉陽 根本,召 琛 留掌後事。” 唐 韓愈 《唐故河東節度觀察使荥陽鄭公神道碑文》:“ 樊僕射 澤 以 襄陽 兵戰 淮西 ,公以參謀留府,能任後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後事"作為漢語複合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雙重釋義體系。從權威辭書釋義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人死後需要處理的事務",特指殡葬禮儀、遺産分配等事宜,如"料理後事"已成為固定表達。這一義項可追溯至《禮記·喪服小記》記載的古代喪儀制度,體現了宗法社會對身後事務的程式化規範。

另一釋義維度源自《漢語大詞典》,該詞可指"後續發展的事态",常見于曆史叙事與文學創作。如《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後事之師"即用此引申義,魯迅《彷徨》中"且聽後事分解"亦屬此類用法。現代漢語中該用法多用于書面語體,具有承前啟後的叙事功能。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說文解字》将"後"解作"繼體君也",本義為君主繼承者,後衍生出時間序列的後續含義;"事"在甲骨文中象形雙手執器,本指職務,後擴展為各類事務。二字組合完整保留了漢語詞彙由具象到抽象的發展軌迹。

網絡擴展解釋

“後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人死後的事務
    指與喪葬、遺産分配等相關的身後事宜,如“料理後事”。這一用法常見于日常對話或文學作品中,例如《三國志》中記載“吾疾甚,以後事屬君”。

  2. 事情結束後的處理
    引申為某項任務或事件完成後的收尾工作,例如“工作後事需總結清理”。


二、其他語境含義

  1. 後來的事
    多用于章回小說或曆史文獻,表示後續發展。如《紅樓夢》中“後事如何,下回分解”。

  2. 後方事宜
    古代特指戰争中的後方事務,如《左傳》記載“雖有後事,晉勿與知可也”。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後事”的核心含義圍繞“身後事務”展開,但在不同語境下可擴展為後續事件或收尾工作。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左傳》《三國志》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窇穵邊保邊見抃悅賓遊不相幹超凡入聖塵泥赤牛中尉充暢處分權初稅畝慈氏湊口饅頭擣毀恩赉泛豔鼓吵谷賊沆砀恨相知晩黃秧湔拂間作椒寝矯僞饑餓積塊靜波金粟堆噤唫攬抱臘酎連鳌跨鲸兩限房黎旦六符龍茶隆行名詞命诰難字農桒秦女楚珠棋師橤橤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誠信風尚的引使乖濕氣使眼色四戚酥融騰藉特揖天鈞頽天猥士先疇吸裡忽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