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事的意思、後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事的解釋

(1) [what happened afterwards]∶後來發生的事情(多見于章回小說)

此是後事,暫且不表

(2) [funeral affairs]∶喪事

三天辦完後事

(3) [sth. after dead]∶生前未盡之事

老頭子感到健康狀況一年不如一年,已經着手安排後事

詳細解釋

(1).後來的事。《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天子實雲,雖有後事, 晉 勿與知可也。” 唐 白居易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詩:“家貧憂後事,日短念前程。”《紅樓夢》第三二回:“後事如何,下回分解。”

(2).身後之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 爽 輔少子。”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納》:“ 納 遂授以後事,言畢而卒。”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太醫》:“醫醒而大病,自知不起,乃以其語告妻,囑托後事。”

(3).《禮記·喪服小記》:“父母之喪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後事,其葬服斬衰。” 孔穎達 疏:“後事,謂葬父也。”後泛指喪葬事宜。 宋 歐陽修 《梅聖俞墓志銘》:“ 聖俞 卒,於是賢士大夫又走弔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親且舊者,相與聚而謀其後事。”《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夫人一邊啼哭,一邊教人禀知三位同僚,要辦理後事。” 巴金 《家》三二:“大表哥,現在也不是哭的時候,應該趕快給 梅姐 辦後事才對。”

(4).後方事宜。《晉書·山濤傳》:“ 鐘會 作亂於 蜀 , 文帝 将西征。時 魏 氏諸王公并在 鄴 ,帝謂 濤 曰:‘西偏吾自了之,後事深以委卿。’”《北齊書·趙郡王琛傳》:“ 高祖 将謀内讨,以 晉陽 根本,召 琛 留掌後事。” 唐 韓愈 《唐故河東節度觀察使荥陽鄭公神道碑文》:“ 樊僕射 澤 以 襄陽 兵戰 淮西 ,公以參謀留府,能任後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後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人死後的事務
    指與喪葬、遺産分配等相關的身後事宜,如“料理後事”。這一用法常見于日常對話或文學作品中,例如《三國志》中記載“吾疾甚,以後事屬君”。

  2. 事情結束後的處理
    引申為某項任務或事件完成後的收尾工作,例如“工作後事需總結清理”。


二、其他語境含義

  1. 後來的事
    多用于章回小說或曆史文獻,表示後續發展。如《紅樓夢》中“後事如何,下回分解”。

  2. 後方事宜
    古代特指戰争中的後方事務,如《左傳》記載“雖有後事,晉勿與知可也”。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後事”的核心含義圍繞“身後事務”展開,但在不同語境下可擴展為後續事件或收尾工作。若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左傳》《三國志》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後事的意思

“後事”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指代一個人去世後所需要處理的一系列事務,例如喪禮、喪葬、遺産處理等。也可以泛指去世之後的一些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現行漢字字典,将“後事”拆分為“吅”和“又”。其中,“吅”是“口”的變體,象征人的嘴巴,表示發音;“又”則代表手,表示動作。所以,拆分成的兩個部首分别代表了“說話”和“動作”。

根據筆畫計算,拆分成了6畫。“吅”為3畫,“又”為3畫。

來源

“後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古代封建社會,處理喪事是一個重要的儀式,它涉及到家族的聲譽和祖先的冥福。因此,後來形成了“後事”的概念,用于指代這一系列的喪事處理。

繁體

“後事”的繁體字為「後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在古代,“後事”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具體而言,古時候的寫法是「後事」。

例句

1. 爺爺去世後,我全家忙着處理爺爺的後事。

2. 她在丈夫突然去世後獨自處理了所有後事。

組詞

後事的相關詞彙有:喪事、喪禮、喪葬、遺産、遺囑、悼念等。

近義詞

後事的近義詞包括:喪事、喪葬、殡葬。

反義詞

後事的反義詞是:前事,指代發生在某件事情之前的事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