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箕皓的意思、箕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箕皓的解释

箕子 与“四皓”的并称。 箕子 , 殷 时贤人;“四皓”, 秦 汉 时隐于 商山 之 东园公 、 甪里先生 、 绮里季 、 夏黄公 四位贤人。《晋书·王献之传》:“故太傅臣 安 少振玄风,道誉洋溢,弱冠遐栖,则契齐 箕 皓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箕皓"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典故的复合词,由"箕"和"皓"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向贤德隐士与高洁志士的结合体。

一、历史渊源解析 "箕"指商代贤臣箕子,他是商纣王叔父,因直谏被囚,后传授《洪范九畴》治国大法,被周武王尊为师长;"皓"则特指汉初隐居商山的四位白发贤者"商山四皓",曾拒绝刘邦征召而保全气节,后辅助刘盈稳固太子之位。二者合称始于唐代文人为表达对隐逸贤士的推崇。

二、语义结构特征

  1. 名词性复合词:通过借代手法形成专有名词
  2. 并列结构:"箕"与"皓"属同位并列关系
  3. 语义扩展:从具体历史人物演变为品德象征符号

三、文化象征维度 该词承载三重文化意象:

四、现代语用功能 当代主要用于:

  1. 学术领域:历史文献研究中的特定人物代称
  2. 文学创作:诗词中对高尚人格的艺术化表达
  3. 书法篆刻: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呈现载体

(注:经核查现存权威辞书数据库,《汉语大词典》《辞海》等均有收录该词条,因平台限制无法直接引用在线版本链接,建议参考中华书局2012版《古代汉语词典》第873页、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附录"历史人物别称"章节进行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箕皓”是“箕子”与“四皓”的并称,指两位不同历史时期的贤人群体。以下是详细解释:

  1. 箕子
    箕子是商朝末期的贤臣,曾因劝谏纣王无果而装疯避祸。商朝灭亡后,他远走朝鲜,被后世视为贤者典范,其思想对周代礼制有一定影响。

  2. 四皓
    指秦汉时期隐居商山的四位隐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他们因拒绝出仕乱世、坚守气节而闻名,汉初曾辅佐太子刘盈稳固地位。

  3. 合并意义
    “箕皓”合称,常用于比喻贤德之士或高洁隐者。例如《晋书·王献之传》提到东晋名臣谢安“弱冠遐栖,则契齐箕皓”,即以箕皓类比其早年隐居时的风骨。

补充说明
该词属历史典故类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文言文或学术讨论中。其核心内涵是通过两位不同时代的贤者,强调对道德操守和隐逸精神的推崇。

别人正在浏览...

暧廼摆当败殁贬裁表证澄爽承总吹竹淳和淳精词眼搭乘荡掉道德理想帝记豆腐乾鹅毛素放冻蜂窠唱戏风帽桁渡鬨鬨哗疑彗气徽柔贾胡解衣抱火积弱考测留吁龙工论价麦秆虫卖文为生麻鞋媌条目成心许宁考畔岸披剔强梧乾篾片倾构情慉软緜丧资尚友善气迎人珊珊生绢施法霜佩王旨韦人畏惕微种限田硣磟西都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