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魄的意思、丧魄的详细解释
丧魄的解释
犹言失魂落魄。《周书·静帝纪》:“擒斩元恶,羣丑丧魄。”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 黄远庸 《谈屑》:“从此此工丧魄失志,悵惘不復平常。”
词语分解
- 丧的解释 丧 (喪) ā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丧礼。丧亡。丧假(?)。丧乱。治丧。吊丧。 丧 (喪) à 丢掉,失去:丧失。丧生。丧偶。丧胆。丧气(不吉利,倒霉。“气”读轻声)。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
- 魄的解释 魄 ò 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丢魂落魄。魂飞魄散。 精神,精力:魄力。气魄。体魄。 古同“霸”,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 古同“粕”,糟粕。 古同“珀”,琥珀。 笔画数:; 部首:鬼;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丧魄”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àng pò,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人因极度恐惧或惊慌而失去理智,精神状态崩溃。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结构:“丧”指失去,“魄”指魂魄,合起来表示魂魄丧失。
- 核心含义:形容人因受到强烈惊吓或打击后,精神恍惚、失魂落魄的状态。
二、详细释义与使用场景
-
情感表现:
- 用于描述人遇到重大变故、危险或恐怖事件时的心理状态,如:“他目睹车祸后丧魄般呆立原地。”
- 古籍中常形容战败者或作恶者的惊恐,例如《周书·静帝纪》中“羣丑丧魄”,指敌军溃败后士气全无。
-
行为特征:
- 伴随动作迟缓、反应迟钝,如唐代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提到“凶人丧魄”,指作恶者在严惩下失去反抗能力。
三、例句与近义词
- 例句:
- “黑袍男子一声命令下,失魂丧魄两人急冲而去。”
- “经过激烈战斗,残敌早已丧魄,跪地投降。”
- 近义词:失魂落魄、魂飞魄散、惊惶失措。
- 反义词:镇定自若、泰然处之。
四、权威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周书》,后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如韩愈、黄远庸的著作。
- 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述,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周书》《论淮西事宜状》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丧魄的意思
《丧魄》是一个成语,意为失去灵魂或精神丧失,形容人情绪低落或意志消沉,失去生活的活力和动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语《丧魄》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丧”的部首是“一”字头,共5画,“魄”的部首是“鬼”字头,共16画。
来源和繁体
成语《丧魄》源自于古代文献《逸周书·周官》中的记载。“丧”和“魄”两个字在繁体中的书写形式与简体一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成语《丧魄》的“丧”字有时候也写作“喪”,而“魄”字的写法则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他最近丧魄了,整个人都变得无精打采。
组词
1. 丧心病狂:形容人的行为异常凶恶,丧失理智。
2. 丧志:指志气消沉,失去奋斗的动力。
3. 丧失:指失去或丧失某种东西或能力。
近义词
失落、疲惫、消沉、颓废
反义词
振奋、精神焕发、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