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诃梨勒。植物名。常綠喬木。産 印度 、 緬甸 以及我國的南部,果實可入藥。《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言:吾視王侯之位如塵隙,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紈素之服如弊帛,視大千世界如一訶子。”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吳正仲赤目見寄》:“金箆舊説在,訶子古方磨。”參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诃黎勒》。
(2).婦女的飾物。抹胸之類。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衣裘帶服·诃子》:“本自 唐明皇 楊貴妃 作之,以為飾物。 貴妃 私 安祿山 ,以後頗無禮,因狂悖,指爪傷 貴妃 胸乳間,遂作訶子之飾以蔽之。” 元 劉緻 《折桂令·疏齋同賦木犀》曲:“貼體衫兒淡黃,掩胸訶子金裝。” 清 李伯元 《南亭筆記》卷七:“集諸妓裸其上體,着紅訶子。”
“诃子”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領域解釋:
植物特征
诃子是使君子科诃子屬常綠喬木,學名Terminalia chebula Retz.,高可達30米,樹皮灰褐色,葉片卵形或橢圓形,果實形似橄榄,成熟後呈黃棕色或暗棕色,表面有縱棱線。主要分布于印度、緬甸及中國雲南、廣東等地。
藥用價值
其幹燥果實入藥,性平,味苦、酸、澀,歸肺、大腸經。具有以下功效:
诃子是中國唐、宋、明時期女性的一種内衣,又稱“襪胸”“抹胸”或“合歡襕裙”。其形制為自後向前圍束,下方有線帶可固定裙腰,後演變為清代肚兜。據傳始于楊貴妃為遮掩胸乳傷痕而設計。
若需進一步了解诃子的具體應用或文化背景,可參考相關植物學文獻或中醫典籍。
《诃子》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嘲笑、譏諷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對某人或某事進行嘲弄、嘲笑的行為。
《诃子》的拆分部首是言,表示與言語相關。它的總部首是讠,表示與言語有關的事物。 《诃子》共有8個筆畫。
《诃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間文化中。它主要出現在戲曲、民間傳說、笑話等文學作品中,用來表達對别人的譏諷聲音。
《诃子》的繁體字為「訶子」。
在古代漢字中,「诃」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形狀更加複雜,有額外的曲線和筆畫組成。而「子」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1. 他的言辭嘲諷中充滿了诃子之意。
2. 他經常以诃子的方式調侃他的朋友。
诃笑、诃諷、诃難、诃倒、诃喻。
嘲笑、譏笑、嘲諷。
贊美、褒獎、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