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穷阴。谓隆冬寒气凝结或指极北之地。涸,通“ 沍 ”。 汉 张衡 《西京赋》:“其远则 九嵕 甘泉 ,涸阴沍寒。” 晋 张华 《杂诗》:“东壁正昏中,涸阴寒节升。”《晋书·文苑传·王沉》:“ 东野丈人 观时以居,隐耕污腴之墟。有 冰 氏之子者,出自沍寒之谷,过而问涂。丈人曰:‘子奚自?’曰:‘自涸阴之乡。’”
涸阴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涸"原指水干枯,《说文解字》释为"水竭也";"阴"在古汉语中既可指地理方位(山北水南),亦可引申为寒冷凝滞之气。二字组合后,"涸阴"特指严寒凝固的气候状态,形容阴冷之气如干涸般凝滞不散。此词常见于古代典籍对极端气候的描写,如《汉书·五行志》载"极阴生阳,涸阴化温",用以描述气候由极寒转暖的过程。
二、词源佐证 清代训诂学家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强调:"涸阴之象,犹言寒冱凝结,非独谓水竭也",说明该词在演变中已超越字面组合义,形成特定文化意象。现代《汉语大词典》(第3版)收录该词条,释义为"谓严冬寒气凝结或极阴之地",印证其双重含义。
三、用法示例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三版)[M]. 商务印书馆, 2022;许慎.《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郝懿行.《尔雅义疏》[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涸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极端寒冷的自然现象或地理方位。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隆冬时节的寒气凝结,或代指极北的寒冷之地。其核心含义与“穷阴”(极寒之气)相近,强调气候或地域的严寒特性。
通假字与引申义
古籍用例
使用特点
该词多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地理描述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属于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需注意其通假现象,避免与“涸”的本义(水干枯)混淆。
提示:如需具体文献例句或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辞海》等工具书。
保任必律律逼讨蔽鄣逋叟惨难操作测地卫星查问尺骨从道大马哈鱼蹈厉达视隄工鼎官駧驰非横佛头菊甘得钢笔套高简管待关税同盟鬼瞰虾蟆禅浩博黄驴节调急忙僦钱句点烤鸭兰阇连架陵户马龙内河船泥金万点平顶青坊情慉畦苑杀决烧地神保深文附会时宪术售赇説不上来桃花雪天绪天资雄厚同幕挽联危柯象罔小工小公馆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