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许允 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 魏明帝 遣虎賁收之……既至,帝覈问之。”《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六年》:“中书省言:‘……其诸不法事,宜会覈问。’帝曰:‘朕知 沉明仁 奸恶,其严鞫之。’”
“核问”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指通过详细审查、严厉追问的方式查问事实真相。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核问”由“核”(审查、核实)和“问”(追问)组成,强调通过严格盘问或调查来确认事实。例如:“帝覈问之”(南朝《世说新语》)体现了对官员的审查()。
使用场景
多用于法律案件、调查或审问等严肃情境。例如古代官员被上级查问履职情况,或现代司法中对嫌疑人的盘问()。
历史文献依据
近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可指对复杂问题(如国际事务、技术争议)的深入追问,例如“伊朗核问题谈判”()。
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具体案例分析,可参考《世说新语》或相关法律文书。
《核问》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指用核心的问题进行询问或考查。
《核问》的部首是木,总共有9个笔画。
《核问》是由“核心”和“问”两个词组合而来的。其中,“核心”表示最关键的部分,而“问”则表示询问的意思。
《核问》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核問」。
在古代汉字中,核问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对于《核问》这个词来说,其古代写法尚无相关的资料记载。
1. 他经常核问员工们的工作进展情况,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2. 教师使用核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1. 核心:表示一个事物的最关键部分。
2. 问询:表示询问或打听。
3. 问答:表示提问和回答的过程。
1. 质询:表示询问或追问的意思,强调审问或质疑的语气。
2. 盘问:表示详细而严厉地询问,强调追究。
回答:表示作出针对性的回复,相对于相对的问题而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