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問。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許允 為吏部郎,多用其鄉裡, 魏明帝 遣虎賁收之……既至,帝覈問之。”《續資治通鑒·元仁宗延祐六年》:“中書省言:‘……其諸不法事,宜會覈問。’帝曰:‘朕知 沉明仁 奸惡,其嚴鞫之。’”
“核問”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指通過詳細審查、嚴厲追問的方式查問事實真相。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核問”由“核”(審查、核實)和“問”(追問)組成,強調通過嚴格盤問或調查來确認事實。例如:“帝覈問之”(南朝《世說新語》)體現了對官員的審查()。
使用場景
多用于法律案件、調查或審問等嚴肅情境。例如古代官員被上級查問履職情況,或現代司法中對嫌疑人的盤問()。
曆史文獻依據
近現代延伸
在當代語境中,可指對複雜問題(如國際事務、技術争議)的深入追問,例如“伊朗核問題談判”()。
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具體案例分析,可參考《世說新語》或相關法律文書。
《核問》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指用核心的問題進行詢問或考查。
《核問》的部首是木,總共有9個筆畫。
《核問》是由“核心”和“問”兩個詞組合而來的。其中,“核心”表示最關鍵的部分,而“問”則表示詢問的意思。
《核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核問」。
在古代漢字中,核問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對于《核問》這個詞來說,其古代寫法尚無相關的資料記載。
1. 他經常核問員工們的工作進展情況,以确保項目按時完成。
2. 教師使用核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
1. 核心:表示一個事物的最關鍵部分。
2. 問詢:表示詢問或打聽。
3. 問答:表示提問和回答的過程。
1. 質詢:表示詢問或追問的意思,強調審問或質疑的語氣。
2. 盤問:表示詳細而嚴厲地詢問,強調追究。
回答:表示作出針對性的回複,相對于相對的問題而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