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氏的意思、和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氏的解釋

(1). 楚 人 卞和 (又稱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獻之 厲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認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兩足。後又獻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寶玉。事見《韓非子·和氏》。後以“和氏”指識才之士。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夫見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後識焉。”

(2).指懷才不遇之人。 唐 劉得仁 《送友人下第歸省》詩:“莫将 和氏 淚,滴著 老萊 衣。”

(3).借指美玉。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漢 揚雄 《甘泉賦》:“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參見“ 和氏璧 ”。


即 和氏 。《呂氏春秋·異寶》:“以 龢氏 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賢者,賢者必取至言矣。”《漢書·叙傳上》:“賓又不聞 龢氏 之璧韞於 荊 石, 隨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參見“ 和氏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和氏"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專有名詞,主要包含三層釋義:

  1. 曆史人物特指 指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漢語大詞典》記載其因獻玉璞于楚王而聞名。《中國曆史人物辭典》詳述其三次獻玉經曆,最終剖璞得"和氏璧",該典故成為忠貞精神的象征。

  2. 器物代稱 引申為"和氏璧"的簡稱,《辭海》解釋其為古代著名玉器,後演變為傳國玉玺的代稱。據《戰國策》記載,該玉璧曾被用作十五城交換的抵押品,衍生出"價值連城"成語。

  3. 文化符號意義 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珍貴事物的隱喻,《中華典故大全》收錄了超過20部古籍引用該典故的實例,如李斯《谏逐客書》用"和氏之璧"比喻稀世珍寶。

該詞彙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被标注為"曆史專名",其使用多出現于成語"和璧隋珠"及曆史文獻研究中。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指出,該詞組的構詞法屬于"定語後置型專名",是漢語名詞結構特殊性的典型範例。

網絡擴展解釋

“和氏”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與姓氏文化綜合理解:


一、典故中的“和氏”

  1. 卞和獻玉的象征
    源自《韓非子·和氏》,楚人卞和發現玉璞卻兩次被誤認為欺君,失去雙足。直至楚文王時期剖璞得玉,命名為“和氏璧”。此典故賦予“和氏”三重引申義:

    • 識才之士:比喻能辨識珍貴人才的人(如晉代葛洪以“待和氏而後識”形容伯樂)。
    • 懷才不遇之人:代指像卞和一樣未被理解的人才。
    • 美玉的代稱:直接借指稀世珍寶,如成語“和氏之璧”。
  2. 文化寓意
    和氏璧被視為“天下所共傳之寶”(《史記》),常象征和平、團結與尊貴。


二、姓氏中的“和氏”

  1. 起源分支

    • 官職命名:堯帝時期掌管天時的“羲和”官職,後代以“和”為姓。
    • 卞和後人:春秋楚國的玉工卞和後裔,以先祖名為姓。
    • 少數民族改姓:北魏鮮卑族“素和氏”漢化改姓“和”。
  2. 曆史名人

    • 西晉名臣和峤以清廉著稱。
    • 近代武術家和兆元創立和式太極拳。

三、字詞結構解析

“氏”在先秦為貴族分支稱號,後與“姓”融合。因此,“和氏”既可指具體人物或家族,亦可引申為文化符號。

如需進一步了解姓氏源流或典故細節,可查閱《韓非子》《通志·氏族略》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闆書班制卞莊子必要勞動布覆部件財神黛痕待役幹文車貢研乖巧管商冠纓和親黃蓋煥奕借貸極古窮今疾據金粟蘭激衷口費寬譬寬制樂都糧料了望台離鸾别鶴聆聽沒骨鬧抄抄鲇溜譜圖凄淡戚恨青氐窮極思變群牧判官熱鬧人客篛帽三七山氓沈緻食甚熟視無覩送轉蘇生條奏廷質通南徹北凸版吻莽文身剪發先次現薩邪虎謝家謝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