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银制的酒坛。《新唐书·回鹘传上》:“帝坐祕殿,陈十部乐,殿前设高坫,置朱提瓶其上,潜泉浮酒,自左閤通坫趾注之瓶,转受百斛镣盎, 回紇 数千人饮毕,尚不能半。”
“镣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镣盎”指白银制成的酒坛,主要用于盛放酒类。其中,“镣”指白银(如“镣银”),而“盎”是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容器,常用于盛酒或水。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回鹘传上》,描述唐代宴请回纥使臣的场景:
“帝坐祕殿……置朱提瓶其上,潜泉浮酒,自左閤通坫趾注之瓶,转受百斛镣盎,回紇数千人饮毕,尚不能半。”
此处“镣盎”指容量极大的银制酒器,突显宴席规模之盛大。
该词属生僻古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研究古代器物的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其近义词、反义词或相关词汇,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镣盎》是一个形容词,意指束缚、约束。它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受到严格的控制或限制,无法自由行动。
《镣盎》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由五个笔画构成。
《镣盎》的词源比较复杂,其中“镣”的本义是束缚犯人使用的脚链,而“盎”的本义则是一种古代仪器或容器。合在一起使用,表示通过约束固定某人或某物。
《镣盎》的繁体字为「鐐盎」。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镣的字形由金字旁加上犬字旁,而盎的字形由皿字旁和鄂字旁组成。
1. 他被镣盎束缚,无法自由地行动。
2. 这种政策使得企业受到了镣盎,无法自由发展。
镣制、解镣、盎司、盎然
束缚、约束、禁锢、困扰
自由、放松、解放、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